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3-05
黄埔永和街:“红棉老兵”传承东纵精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即便退伍已有 30 余年,67 岁的卢运柏仍旧冲在最前线。过去是在战场上,如今则是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

作为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道 " 红棉老兵 " 东纵精神传承连(以下简称 " 传承连 ")的思想政治指导员,卢运柏说,加入退役军人服务站是他退伍后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情。在这里,全连 543 名退役军人一起积极投身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精神文明、国防教育、拥军优属等事业,筑起了 " 听党指挥、报国为民、担当有为、无私奉献 " 的 " 永和担当 " 精神。

永和街道是广东东江纵队人民游击队的发源地之一,常住人口约 12 万人,在册管理户籍退役军人 543 名。街道活用部队连队建制,将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 " 指挥部 ",将街道在册退役军人分为 31 个班,统编为 " 东纵精神传承连 "。

活用连队建制:打造 " 退役军人之家 "

" 退役军人骨子里有那么一股精气神,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它成为最大的社会财富。" 这是永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首届全国百名优秀站长之一黄媛媛的心声,也是永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

在服务站,每位退役军人都有一张门禁卡,可以免费在就业创业培训室、阅览室、健身中心等场所使用。站里的服务大厅更是打造成 " 一站式 " 窗口,协议代办退役军人创业贷款、军人套餐电话卡、燃气卡、社会保障卡等业务。

为了增强退役军人的归属感,永和街道按照部队连队建制模式,把参战、参试人员和其他优抚对象单独编班管理,其余退役军人按照退役年限进行编班,共分有 31 个班,统编为 " 东纵精神传承连 ",连长由街道武装部部长担任。每季度由服务站组织、指导员主持召开连务会,不定期由班长组织召开班务会。

这种模式,契合了 " 班长带老兵、老兵带新兵 " 的组织习惯。卢运柏说," 部队有着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退役后的士兵突然觉得没人管了,也不知道去哪里找战友、找组织。有了传承连这个组织,他们就有了归属感。" 卢运柏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担任指导员,率穿插排踏雷区、攻克 18 座高地,个人荣立二等战功,他是 2020 年首届 " 广东最美退役军人 ",也是战友口中亲切的 " 卢叔 "" 卢指导员 "。

永和街道党工委书记钟才雍介绍,经过多年探索,街道形成了 " 党委领导、站点负责、老兵参与、社会协同、制度保障 " 的工作机制,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东江纵队红色基因活化传承。2021 年以来组织向东纵革命前辈报到、退役军人学党史续初心、退役返乡第一课等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累计 32 场。

" 我们把维护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作为政治责任,做到矛盾不出街、问题不出站。街道的退役军人都知道,有事找服务站,比去哪都管用。" 黄媛媛说。

再添 " 荣与光 ":" 红棉老兵 " 主动请缨

在永和街樟山吓村,每天下午 6 点后,东纵精神传承连志愿服务队的退役军人都会准时到村里的 " 永和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驿站 " 执勤。这样的平安岗哨在樟山吓村共有 5 个,退役军人臂上醒目的红色袖标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传承连副指导员卢光华介绍,樟山吓村周边新入驻两家千亿级企业,因此流动人口增加。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稳定社区及企业周边秩序," 红棉老兵 " 主动请缨。卢光华 1981 年退伍,66 岁的他觉得在这个年纪还能为社会出一份力,是一名军人的无上光荣。

陈志坚 2019 年退役来到永和,第一时间加入了传承连志愿服务队。他是九级伤残军人,至今腰椎留有 4 枚钢钉,不能剧烈运动。每天傍晚,陈志坚和队友准时来到执勤点,拿着警棍和手电筒每条街、每条巷巡逻,一直到晚上 11 点。陈志坚说,他负责的范围走完一圈要半个小时,一晚好几趟,也要站岗," 一点也不累,我们在部队里走的路更长。"

2020 年大年初三,广州市首支专门保障隔离人员生活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就是由传承连抽组 23 人组建,帮助湖北籍返粤隔离人员解决生活困难。23 名队员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 623 户 1600 余人,队员们经常凌晨骑电动车往返 40 多公里、早晨 5 点又起床帮助购买物资。

退役不褪色:创业 " 战场 " 续写精彩人生

解决退役军人自身的困难亦是退役军人服务站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特别是帮助退役军人从军旅生涯回归到日常生活,解决他们的就业创业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黄媛媛介绍,目前永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已与街道辖区 110 家企业签订了《优先招用退役军人就业协议书》,在 17 家企业挂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累计安置 24 名退役军人就业,扶持 2 名退役军人创业,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开发岗位 2000 多个。

武警退役的李文伟就是在服务站帮扶下成功创业的退役军人,现在经营着一家农家饭庄的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李文伟 2018 年创业,囿于位置偏僻、客流稀少等原因,饭庄生意一直不好。退役军人服务站得知情况后,一边帮助宣传一边帮助修缮饭庄设施环境。大家齐心协力之下,饭庄生意终于有了起色。李文伟简单盘算," 旺季的时候每天接待 10 来桌客人,一天收入能有八九百元。"

文图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 范敏玲 孙旭东 李剑锋

相关标签

永和 退役军人 广东 就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