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6 日,南山区蛇口街道社工站副站长朱庚秀忙完手头的工作已是夜里 9 点 30 分,归整好桌上的各类数据报表,她走出了办公室。连续几天加班到凌晨,因为疫情防控数据已经核对准确,第一次这么早下班她还有点不习惯。
她虽不是白衣战士,不能在防控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坚持不断核查更新,默默做好疫情防控数据背后的隐形人,为相关部门的疫情分析、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样是抗击疫情的 " 最美守护者 "。
防疫工作中发光发热的数据
朱庚秀是有着十年经验的社工,一直在蛇口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工作。今年 2 月,蛇口街道疫情防控形势升级,其中围仔社区划定封控区和管控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投身应急处置工作。曾经也在围仔社区工作过的朱庚秀被派往这里的现场指挥部,主要任务是为指挥部行政事务助力,协调保障工作人员防疫用品以及承担疫情防控数据的排查工作。
数据信息核对工作看似微小,但事关疫情防控大局。社区的围仔西村是管控区,129 栋房屋住着 6000 多名住户。朱庚秀和同事就要负责核酸采样数据和实际居住者的数据对比,将整理的疫情信息进行上传下达,保持数据更新,让疫情信息更迅速更全面更真实,这是社区疫情防控所有工作的基石。
每天晚上,当天采集的数据要经过再次比对,以本轮数据制作成上门核酸采样的分工表,然后资料打印分配到 32 组网格员手中。同时,他们还要分配上门采样计划,为工作人员准备防护用品,细致检查他们的防护着装,确保个人防护到位。等网格员采集新的入户登记数据后,他们又会先回收资料进行消杀,再进行新一轮统计汇总及修订。
" 前几天是很累很辛苦。" 朱庚秀说,工作初期,因为主动核酸采样和登记住户数据不一致,他们为了数据不过夜,当天数据当天清,都在一起连续昼夜奋战。第一周时,每天连续工作到凌晨。1 点、2 点、3 点、4 点,凌晨的每个时间是他们曾经的下班时间,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依然准时到岗。
打印机坏了三台,人也是保持时刻紧绷的状态。但数据摸清的那一刻,朱庚秀说非常开心和自豪,感觉所有辛苦都值得。他们的辛苦,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集聚精力、科学管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为疫情中的流浪人员注入暖流
去年,一名丢失身份证的中年流浪人员到达围仔西村,寄居在路边。" 我们社工站主要职责就是服务辖区困难弱势群体,对他也有跟踪服务。" 朱庚秀说,当她得知围仔西村被封控," 马上就想到了他,担心没人给他送饭。" 正好,她随即就派驻社区现场指挥部,于是经过请示领导同意,自掏腰包买了 2 箱八宝粥,委托穿防护服 " 大白 " 同事去探望他。当对接了封控区的核酸采样人员为其提供核酸检测后,朱庚秀发现每天的采样数据开始有了这名流浪人员,便安心起来。
3 月 5 日,朱庚秀和同事因为工作需要,穿上了防护服,所以趁机在下午空闲时间一起去探望了这名流浪人员,还带上了橘子。因为她记得,他说喜欢吃橘子。" 我看到他身体状况很差,我就跟他说,等社区解封,我会陪他一起补办身份证,然后想办法解决他的健康问题。"
朱庚秀服务范围包括东角头永乐新村。当 2 月 20 日得知这里也开始封控管理,她和同事第一时间就是想到所服务的那些残障人士、老年群体以及精神障碍人群可能会面临缺少医药的问题,主动电话询问需求。好在处于封控区的那些服务对象都告诉他们,社区工作很到位,需要买什么都有志愿者帮忙。朱庚秀说,这是 " 职业天然的敏感性,我也是一名党员 "。
虽然家就在工作地点不远的防范区,自己也有个 4 岁的女儿,为了做好街道疫情防控 " 数据核查员 ",她几天都没有回家,和同事住在社区提供的酒店。" 我觉得这份工作很重要,也很有意义,能为抗击疫情做一点事情,我很开心。" 朱庚秀说,为了同一个目标,无论是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大家都通宵达旦工作。当居民道一声辛苦,社会各界送来慰问物资,同事们相互帮助," 一想到我们的工作能给很多人带去安全感,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朱庚秀说,期待疫情能够早日散去,回到原来的岗位,她还要继续帮助弱势困难群体,继续履行社工服务," 我会使命必达 "。
深圳晚报记者 曾贤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