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惠英:
在情与法中厘清公平正义的女法官
她,身穿法袍,胸佩法徽,齐肩的长发扎成一个马尾,清秀的脸庞总是挂着微笑。她认为 " 法官不是官 ",不应该摆官架子,每次当忐忑不安的当事人来到法院,她都会微笑着迎进门,她从来不会打断当事人的倾诉,总是耐心地听他们表达心中的不满,愤怒和愁苦,所以群众信任她、感激她。
倪惠英,1986 年出生,2010 年进入榆中县人民法院工作,现任榆中县人民法院二级法官。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法官,她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辱人民法官的神圣使命,爱岗敬业,把主要精力倾注在审判工作上,在平凡的基层法庭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曾连续三年获得 " 优秀公务员 " 并多次获得 " 办案标兵 " 等荣誉称号。她以踏实、勤奋、上进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及同事的高度好评,并于 2021 年当选为榆中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进入法院工作十余年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她始终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面对民事审判任务重的工作性质,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负责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在案件数量逐年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经常加班加点,在 2021 年公正高效的审结案件 328 件。为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尤其是在面对离婚等婚姻家事纠纷案件时,她不断转变思路,一改过去重审判、轻服务,重诉讼效率、轻纠纷了事的落后观念,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组织当事人表达诉求,进行调解,注重将法律规定运用到司法办案中去,让法律能够落到实处,能够真真切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坚守基层法庭数年,倪惠英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不辞辛苦,不怕劳累。小小的身体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高强度庭审、连续作战,她咬牙坚持,唯一让她觉得愧疚的便是年幼的孩子。她是一名普通的法官,也是一名普通的女儿、妻子和母亲,孩子的一声 " 妈妈 " 也会让她瞬间破防,但她却从未放弃过内心的追求。当法官没有鲜花和掌声,是如此平凡,而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岗位,又是如此不平凡。她深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法官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她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在平凡的审判岗位上继续努力奋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烁 文 / 图
郭虹铎 :
真情服务群众做好政务服务 " 代言人 "
在井然有序的市政务服务办事大厅里,身着红马甲的郭虹铎正在忙碌着,她耐心地为办事群众解疑答惑,不时地跑去办事区与工作人员沟通群众办事事项 …… 这是市政务服务中心‘小兰帮办’志愿服务队队员郭虹铎的工作日常。
今年是郭虹铎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第 5 个年头," 我是在 2018 年‘小兰帮办’团队初步筹建的时候来到这里的,可以说,我是和我们的志愿服务团队共同成长起来的。" 郭虹铎介绍说,我之前主要从事市场主体科商事代办工作,现在我们的代办服务面进一步拓展,也拓展到了民生代办这一块儿,我们作为帮办员就更有了帮助不同群体有良好办事体验的责任。
对郭虹铎来说,每天的工作量是繁重的。" 我们中心接待量日均五六千,高峰时上万。" 她说,尤其现在大厅推行全程无纸化业务办理,帮代办业务需求量很大。这个岗位要求我们在面对群众时要做到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看到群众在大厅面有难色,或者经常转悠的时候,就要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凭借着出色的 " 察言观色 " 功力,在从业的这些年里,郭虹铎帮助了不少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
让她记忆颇为深刻的是,在 2021 年兰州出现新冠疫情期间,政务服务大厅暂停对外办理业务。" 那天刚好我值班,看到一位群众在大厅外来回徘徊。" 郭虹铎说," 当时好几个证要过期了,如果不按期复审证件就视为作废,要重新花钱报名进行考试。" 于是,她主动与负责此项业务的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对方表示可以进行延期办理。大厅恢复业务办理后,郭虹铎再次联系了这名办事群众,让他前来办理业务,并在办理过程中,帮助他进行网上申报,过了三天,群众过来取证时特地过来对她表示感谢," 从他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他是真情实意地在向我表达感激之情。" 郭虹铎欣慰地说。
在郭虹铎看来,对于来办事的群众抱有同理心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尤其是有些群众因为跑了冤枉路、不了解办事流程,不清楚国家政策时导致产生焦虑急躁情绪时,我们都会耐心地聆听群众的诉求,及时地安抚群众的情绪。" 她说,女性在跟群众打交道时是有天然的优势的,女性的力量很柔和,不像男性那么刚强,往往更容易得到群众的信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 " 小兰帮办 " 团队是清一色的女性的原因。
郭虹铎说,我很热爱我的工作,因为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很有成就感,而且对方办事成功后的那份喜悦也会感染到我。" 这虽然是一份很平凡的工作,但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长久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发光发热下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超 文 / 图
管东红 :
坚守石化生产一线的女 " 状元 "
在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丁苯橡胶车间,有一位善于攻坚啃硬的女性高级技师。她长期坚守生产一线,热衷于钻研技术、解决生产疑难问题;她从一众男性员工中脱颖而出,在企业组织的技术大比武中荣登技术状元;她曾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甘肃省三八红旗手、兰州石化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 她就是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丁苯橡胶车间高级技师管东红。
现年 46 岁的管东红已经在基层一线干了 28 个年头,在男性扎堆的工厂中,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耐心让她在石化行业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多年来她始终秉承着 " 在岗一分钟,负责 60 秒 " 的工作理念,解决了一项项技术难题,取得过许多不凡的技术成就,为企业增加了可观的效益。她也先后荣获了兰州市 " 金蓝领 " 高技能人才、兰州石化公司(行业)工匠的称号,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一线创新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工作第三年,她被抽调参与新装置建设," 我很庆幸能够有这段工作经历,让我走出迷茫,重拾奋斗的信心。" 她说,当时大家的工作状态都特别好,所有的干部员工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儿使,每天想的都是把各项设备流程吃透跑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迎接项目开工。" 我从参与建设一直到装置开工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化工自动化操作、化工设备知识等等,我一下子感觉自己充实了,也成长了,未来也逐渐明朗起来了。"
对于管东红来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2007 年,合成橡胶厂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 10 万吨的丁苯橡胶装置开建,管东红主动请缨参与前期建设。" 我在这套装置上得以跟技能专家一起学习,他们敬业的精神和专业的素养让我非常敬佩。" 她说,当时我就暗下决心,要向骨干专家们看齐,有朝一日也要成长为他们这样的人。
管东红也是这样做的," 能吃苦 " 既是别人对她的评价,也是她刻在骨子里的品质。在备战公司技能大比武期间,她白天上班,晚上学习。" 当时我的孩子还小,大概五六岁,所以必须陪伴他睡着后再看书,早上一般四五点就起床学习了,整个过程虽然苦,但是收获也特别大。" 最终,管东红获得兰州石化公司 " 技术状元 " 称号。
如今的管东红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做好 " 传帮带 " 工作上,由她领衔的兰州石化公司和兰州市 " 技能专家(劳模创新)工作室 ",除了承担着破解现场难题、优化工艺运行难题攻关的任务,也充分发挥着培养技能人才的 " 孵化器 " 作用。谈及未来,管东红眼中绽放着光芒,她说," 我们将持续做好提质增效工作,让丁苯橡胶装置持续走在行业前端,把新中国‘第一胶’的金字招牌一代代传承光大。"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超 通讯员 冯作文 文 / 图
刘慧慧 :
坚守匠心的 " 工程医生 "
跑工地取样、检测,进试验室精心验证、分析,到办公室分项填写、上传质检报告单 …… 这,就是 " 工程医生 " 刘慧慧的日常工作。
工程也需要医生?所谓 " 工程医生 ",就是对工程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进行提前取样、质量检测,对工程的每道工序质量逐项跟进试验、检测报告,从开工到竣工,全程对施工过程把脉问诊,科学呵护,确保质量万无一失。而中铁二十局市政公司衡水第一中学兰州分校新校区项目试验室主任刘慧慧,就是这样一位医生。这项工作既是各类工程规范施工、质量合格的前哨,更是 "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 的基础。
2010 年 7 月,刘慧慧来到满眼都是男子汉的施工一线,在工地试验室做试验检测工作。为了练好功夫,她从环刀取土、砂砾垫层密实度检测验证学起。日积月累地抡铁锤砸环刀的手掌打起血泡、结成老茧,这茧子一结就是 12 年。12 年来,刘慧慧试验检测过的原材料、地基、混凝土配合比和工程项目一直保持着 100% 的优良率和事故为零的记录。她以遵循规范、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敬业状态,为房建、市政、水利、环保、公路等近 10 项重点工程保驾护航,助力一项项工程荣获 " 优质工程 " 奖,让手把手带过的 10 多名试验员均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回顾工作经历,刘慧慧自嘲不会矫情、不会淑女,天生一个 " 女汉子 "。她说," 试验室的工作时效性很强,很多工作不能过夜,质检报告不许出现误差,必须当天上传管理系统平台。" 一天下来,有时仅填写、盖章、上传质检报告单就多达 400 多份。
2021 年 8 月 12 日,中铁二十局市政公司衡水第一中学兰州分校新校区工地上,刘慧慧与助手对孔径 0.9 米、桩长 54 米的 3 根桩基,分别做承载力破坏性试验。当日,烈日炎炎,没有任何遮挡的工作面一直被太阳暴晒着,从中午 12 点到下午 6 点,6 个小时过去,试验数据准确可靠,她的脖子却蜕皮发红。
作为家庭成员,这位绽放在工地上的铿锵玫瑰总感到欠账太多。她眼眶湿润着说," 想父母,想家人,更想女儿,晚上想女儿的时候就躲在被窝里流泪。"
12 年来,刘慧慧体味过老一辈中国铁建人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舍小家、顾大家的奋斗精神,也目睹过新一代中国铁建人传承、弘扬着奋斗精神,循着老一辈的光辉足迹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时代情怀。刘慧慧说:" 每当看到自己与同事们建造的产品造福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通讯员 许岗 赵东生 文 / 图
王俊莉:
用行动播种希望的教育阵地 " 守望者 "
" 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祝福广大女性教育工作者凝聚时代力量,彰显楷模精神!用热情和担当诠释育人情怀,用执着和坚守实践教育使命!" 在采访过程中,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总校校长王俊莉对全市女性教育工作者祝福道。
" 甘肃省教育教研先进个人 "、2013 年甘肃省 " 三八红旗手 "、2014 年甘肃省 " 三八红旗手标兵 "、2019 年 " 中国好校长 ",2021 年新教育十大 " 智慧校长 "…… 从教 37 年来,王俊莉获得的专业荣誉不胜枚举,她始终不忘初心,将教育情怀化作实际行动,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努力做一名坚守教育阵地的 " 守望者 "、助力教育同仁的担当者,铸造教育高地的践行者。
三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凭着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情,努力践行着一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只有在教学一线工作,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钻研教材,领会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王俊莉说。
作为校长,王俊莉立足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更好地表达。" 五年多的坚持,我提倡的这些方法,已经成为教师成长的一种阶梯和路径,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王俊莉介绍道。
" 在学校,我们应该努力营造教师发展的氛围,给予孩子幸福成长的童年,让学校成为幸福教育的文化场域。" 王俊莉十分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在她的推动下,生活学习在学校的每一名学生,时刻都能强烈感受到成功的幸福和学习的快乐,张贴着 " 班级文化 "" 童真、童趣、放飞童年梦想 "" 少先队员风采篇 " 等海报的学校文化长廊,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们以激励和鼓舞。
这些年来,王俊莉时刻不忘对教学与治校理念及践行的思考研究,笔耕不辍,她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常年刊登在《人民教育》《课程 · 教材 · 教法》《教育与装备研究》等教育刊物。此外,王俊莉的课例及各类成果也多篇入选省、区级汇编,其中 4 次获得一等奖,2018 年 9 月,她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基于学生素养的 " 七色花 " 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荣获 2018 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王俊莉坚守党的教育使命,恪守党的教育方针,牢记教育使命,初心未改,用行动播种希望,用智慧照亮成长,用榜样引领发展,才在教育这片沃野中收获她的教育梦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瑞 文 / 图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