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3-08
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工作见成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兰州市作为全国先行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 46 个重点城市之一,坚持把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 " 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致兰州 " 有机结合。近年来,按照 " 基础设施与思想意识同步推进、市民自觉与政府强制同步实施、购买服务与自主开展同步尝试 " 三同步工作法,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居民知晓率、认可度和参与率不断提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逐步健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者近日从市城管委了解到,目前兰州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 10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40% 以上,超过住建部 35% 的要求。兰州市尚东嘉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评为 "2021 年环卫行业典型示范案例 "。

全面推行垃圾分类

据市城管委垃圾分类科科长王纲介绍到:" 目前全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建立了联席会议和工作月报制度,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职责发挥,形成全市一盘棋、各方合力抓的推进机制。"

另外,市城管委通过多平台、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宣传垃圾分类工作,适时举办有奖答题和知识竞赛活动,使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市民耳濡目染、耳熟能详的事物,在全社会形成了关注、支持、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开设 " 兰州垃圾分类 " 微信公众号,及时公布国家政策动态、省市工作要求,定时转发兄弟城市举措、权威专家评论,实时推送区县工作亮点、经验做法,开设 " 生活垃圾分类红黑榜 " 专栏,每周五发布红黑榜小区名单,自 2020 年 1 月起至今已发布 98 期,其中红榜小区 392 个,黑榜小区 208 个,有效促进了物业企业主体责任的发挥和居民小区分类效果的整体提高。市城管委坚持协调联动。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部署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制定了《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市城管委坚持依法促动,经统计,全市共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单位、物业小区累计下达书面整改通知单 1598 余份,行政处罚 96 起。

多举措高效推进分类工作

据市城管委垃圾分类科副科长徐会江介绍:" 我们围绕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任务和标准要求,着力从公共机构强制分类、示范片区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教育、重点行业纵深推进等三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首先公共机构率先推进。制定《兰州市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细则》,在全市所有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通过配齐分类设施、开展分类培训、设置分类台账、落实分类考核,带头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其次片区建设提质增效。印发《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标准(试行)》,开展以街道为基本单元的生活垃圾分类片区建设,通过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签订物业企业承诺书,形成党组织、社工委、业委会、物业企业、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格局,努力实现片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分类类别和分类收处系统三个全覆盖;再次学校教育持续深入。制定《兰州市中小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兰州市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标准(试行)》,编制幼儿版、小学版、中学版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

紧抓 " 环节 "

加快建立分类体系

市城管委垃圾分类科科员高换换向记者介绍到:" 投放、收运、处理三个环节,是我们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处体系。首先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分类投放。实行‘红黑榜’及市场准入和淘汰制度,督导其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激励和培育市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习惯。其次推进‘两网融合’,规范分类收运。整合改造现有回收网点,引导生活垃圾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融合发展,加快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截至目前,提升改造 " 两网融合 " 网点 420 家,建成垃圾分类分拣中心 14 个 , 构建 12345 民情通、965955 报废热线和 " 爱回收 " 微信服务网络。配备生活垃圾收运车辆 1196 辆,其中:可回收物收运车 290 辆,有害垃圾收运车 18 辆,厨余垃圾收运车 110 辆 ( 含 60 辆餐厨垃圾运输车),其他垃圾收运车 778 辆。再次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分类处理。建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区、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综合性垃圾分类运营中心各 1 座,危险废物处理厂 2 座,卫生填埋场 2 座,在建厨余垃圾处理厂 1 座,从末端解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处理问题,基本形成了生活垃圾从源头产生到末端处理的闭合环路。"

突出创新积极探索分类工作

" 我们针对生活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精细化管理理念,着力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首先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1353 工作法。" 王纲谈到。

" 即组建一个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团,建立党员先锋队、‘兰姐’攻坚队及‘兰宝’护卫队三支队伍,建立‘两网融合、桶边督导、网格监督、街道指导、城管巡查’五项机制,做到完善基础与提升意识、主动参与与强制实施、政府引导与市场运行协同推进,统筹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王纲说:" 我们还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分层考核制度。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考虑区县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活垃圾产生量等因素,结合实际,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分为市直成员单位和区县政府两类进行,区县政府又分为重点城区和远郊区县两类,区县政府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市直成员单位每半年考核一次。再次开启‘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分类模式。经过科学系统的调查、摸底、论证,2021 年,我们在城区选择 26 个中心街道,60 个居民小区推进‘撤桶并点 + 定时定点 + 桶边督导’分类模式试点工作,并根据试点工作情况逐步扩大‘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收运’范围。最后采用智能手段,创新考评模式。指导七里河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发推出兰州市首个‘互联网 + 生活垃圾分类考评’治理新模式,该生活垃圾分类考评管理系统对全区范围内居民小区、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商铺等开展考评工作,将有效督促各街道及相关行业部门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该项工作步入新阶段。"

代表兰州参加国际会议

发出兰州声音

据悉,2021 年 6 月 28 日,兰州作为 NAMA 项目和低碳试点城市参加第十六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合作国际会议,宣传城市管理,介绍垃圾处理及低碳城市建设,深化交流合作,在国际固废平台上发出兰州声音。2021 年 10 月 28 日,在垃圾低碳综合管理国际研讨会议上介绍兰州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实践经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潇旋 文 / 图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