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3-09
兰州市各县区统筹抓好春耕备耕多项工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皋兰县石洞镇明星村】

" 这块土地撂荒有几年了,通过村上实施撂荒地整治行动,重新复耕了。作为集体经济收入,老百姓也能得到收益。" 皋兰县石洞镇明星村支部书记杨勤前一边指导村民操作旋耕机翻土,一边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明星村现有耕地面积 9260 多亩,户籍人口约 1700 余人,实际在家人口约 500 多人。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学习、就业,造成该村部分田地无人耕种。今年,村委班子结合春耕生产和撂荒地整治行动工作,采取 " 合作社 + 村党支部 " 的模式,将全村 30 余户脱困户、公益性岗位人员吸纳到产业链上,以土地入股、优先务工等方式多途径实现稳定、持续的增收。

" 我现在代种了 3 户邻居的土地,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耕种都没有问题。" 村民魏列康说。今年在镇、村两级工作人员的宣传引导下,邻居主动联系魏列康,让他代种 2 亩多土地。

" 在村集体的带动下,撂荒的土地再次被复耕,不仅能实现‘变废为宝’,还可吸纳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引导更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家乡创业,在广阔的乡村田野施展才华,助力乡村振兴。截止目前,明星村已完成撂荒地整治 200 余亩。" 杨勤前说。

今年以来,明星村把恢复撂荒耕地生产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等方式,用足用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难题,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为农民致富增收扩渠道,为乡村振兴添活力,让撂荒地变身为丰收的 " 粮袋子 "。

【秦川园区】

天气回暖,春色渐浓。走进新区秦川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育苗大棚,一片翠绿映入眼帘,穴盘内种苗生长旺盛,焕发着勃勃生机。

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秦川园区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统筹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 近年来,我们安装了增温和滴灌设备,建成了 5 个现代化育苗大棚,引进先进的穴盘育苗技术。通过育苗,不仅延长了产业链,还给企业带来了好收益。" 秦川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王毅说,通过集中科学的育苗方法,使基地种苗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提升,引来了大量订单。据了解,今年基地共培育马鞭草、一串红、矮牵牛、万寿菊等各类种苗 178 万株,超过一半的种苗已被预订,预计种苗销售额可达 106 万元左右。

在秦川镇新昌村食用菌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棚里,负责人李永峰正带领工人们平整土地、清理棚内杂物、掺拌基质土。" 这几年,我们通过发展高原夏菜特色蔬菜种植产业,不断增加农户收入。今年,我们在镇、村两级的指导下,提前做了准备,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准备育苗,本村和周边村的闲散劳动力都来这里务工,不仅能学技术还增加不少收入。" 李永峰说,合作社还积极对接农业科研单位,提供优质种源,确保种植作物优质高产,进一步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确保 " 菜篮子 " 供应,为农户的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今年,新昌村食用菌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 40 个温室大棚开展甘蓝、莴苣、洋葱育苗,所产菜苗可供种植面积 1200 余亩。同时,合作社通过 " 国企 + 支部 + 合作社 + 家庭农场 " 的发展模式,村民家庭农场都加入到新昌村菜篮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前端购种到末端销售均由合作社对接负责,全流程的服务保障让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既放心又安心。

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秦川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迎来了一年一度春季施工黄金期。

" 我们科学安排施工计划,以样板标准严把工程质量关,计划在 3 月 15 日以前各个片区达到灌溉需求,为春耕春种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据秦川园区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负责人王锡权介绍,秦川园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为重点,进一步拓展了辖区有效耕种面积。

目前,秦川园区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建设各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高标准农田项目参与企业做好施工计划,抢抓施工关键期,列出 " 时间表 "、挂出 " 作战图 ",配备机械人员力量,抢抓施工进度,预计今年 3 月份全面完工。

【永登县】

随着永登县春耕生产自南向北陆续展开,农户们开始购买化肥农药进行备耕。春耕生产农资先行,永登县多措储备调运农资,储备充足,确保春耕生产农资供应正常。

在各乡镇供销社里,购买化肥的群众络绎不绝。为满足春耕需求,供销社早早地备好了货,确保农民朋友能够及时购买到所需农资,保障春耕生产的正常进行。

据柳树供销社生产门市部负责人汪杰介绍,今年供销社提早谋划、制定措施,扎实推进农资供应工作,确保农资供应不误农时。柳树镇供销社化肥储备量达到 300 多吨,比去年多了一点。现在春耕开始了,化肥已销售了一部分。供销社没有断档,也没有出现缺货的现象,为农民春耕做足了准备。

永登县富农农资公司作为全县最大的农资储运中转地,记者在公司仓库看到化肥、农药等农资码放得整整齐齐。为了确保春耕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公司根据全县种植情况,提前和厂家联系采购调运农资。截至目前,全县储备化肥 5000 余吨、农药 30 吨、农膜 100 吨,根据各乡镇的需求,农资可直接运送到基层供销社和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农资超市,货源充足、不断档脱销,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农资市场稳定。

【红古区】

入春以来,红古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坚决兜住 " 三条底线 ",以 " 强县域 " 行动战略为引领,及时提出了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导向的发展目标,在确保 2022 年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 1.69 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0.5 万吨以上、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 10 万亩以上的基础上,年内再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4000 亩,新增设施农业 500 亩,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同时,扎实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全力做好撂荒地排查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坪台地综合开发利用等当前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目前,全区春耕备耕生产、推广高品质种子、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 在做好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等工作的同时,统筹培育新型特色农业产业主体,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红古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陈凯介绍说,近年来,区上坚持以打造 " 全省绿色有机农业生态谷 " 为目标,以打造精细蔬菜、优质果品、生态粮食为主体的沿湟、109 国道沿线、青藏铁路沿线川地农业产业带为导向,通过建设 " 甘青菜篮子 " 基地,实施农业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壮大、川台一体开发、乡村工匠培育四大工程,成功创建了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扶持发展了鑫源第六产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区 4 个。今年,区上将紧扣乡村振兴发展,以特色产业培育为突破口,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培育,做优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做大做强 " 河湟时蔬 " 区域公用品牌,新认证 " 三品一标 " 产品 3 个,启动蔬菜加工物流园、年产 8000 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新改扩建千亩精细蔬菜、云泽牛羊规模养殖等标准化生产基地 6 个,确保畜牧产业占农业产业的比重达 15% 以上,农业增加值稳定在 5 亿元以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葛强

记者 程珊珊 张建平 颜娜

通讯员 王佳丽 魏晋文 文 / 图

特约记者 文尧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韩彤

相关标签

明星 乡村振兴 统筹 产业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