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3 月 8 日,疫情下的连云港按下了 " 暂停键 "。但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病区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28 岁的捐献志愿者闫仲秋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于当日早晨 7 时 40 分正式开始。在 5 个小时的时间里,分离机不停运转,370 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闫仲秋的身体中缓缓地被分离出来。随后,这批 " 生命种子 " 将以最快的速度启程,为外省一名身患血液病的男患者带去生的希望。闫仲秋成为海州区第 12 例、连云港市第 33 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江苏省第 1011 例,全国 12912 例。
1994 年出生的闫仲秋是连云港赣榆人,2015 年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工作后,闫仲秋成为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六研究所员工,凭着过硬的专业能力,先后担任多个重要项目的负责人,并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员工。
多年来,闫仲秋一直热爱并践行公益事业,从 2012 年开始,他就一直坚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2019 年 2 月,因出差没赶上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出差回来后他及时前往流动献血车献血。在献血过程中,他了解到,造血干细胞可以为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存的希望,于是主动申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21 年 12 月底,闫仲秋接到海州区红十字会电话,获悉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样本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相合。为挽救患者生命,如期为患者送去生命的火种,闫仲秋和未婚妻商量后,在取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下,他们毅然推迟原计划在春节后举行的婚期。
" 我看过相关的报道,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挽救他们的生命。有机会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传递‘生命的种子’,我感到很高兴。希望通过这次捐献,能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多一个人加入,就多一份希望。" 闫仲秋动情地说。
3 月 2 日下午,连云港市红十字会、海州区委宣传部、海州区红十字会联合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六研究所在海州区行政中心为闫仲秋举行赴定点采集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预祝他捐献成功,顺利凯旋。
在闫仲秋住进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通灌院区的第二天,连云港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在这种情况下,闫仲秋一方面积极配合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被深度 " 隔离 ",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各项捐献准备工作。
3 月 8 日上午 12 时 40 分左右,闫仲秋顺利完成 370ml 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捐献。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躺在病床上,捐献结束后,他脸上略显疲态。当工作人员问道是否请护送干细胞的专差转达一下他的祝福,闫仲秋露出了朴实的笑容:" 就希望那个病人赶紧好起来,早日康复!"
截至 3 月 8 日 19 点 36 分,闫仲秋捐献的 370ml 造血干细胞已经准时送达对方医院。患者专门让家人给闫仲秋写了一封感谢信。
" 能够以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成为一名即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并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我感到非常幸运,非常开心。" 这是闫仲秋当时报名作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时的承诺,也是在接到红十字会人员的电话通知后,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闫仲秋的义举,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也展示了国防科研战线一名军工人的责任与担当。闫仲秋及其家人的大爱,也为疫情阴霾笼罩的港城增添了一份光亮。
" 作为我区今年第一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闫仲秋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新海州的风采和风貌,是‘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体现。" 海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明朗如是说。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晓宇 通讯员 陈雪美 王贵珍 董京京
(通讯员供图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