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深圳这座美丽的小城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奋勇向前。为响应深圳市委组织部的号召,深圳市司法局先后派出马灼兵、王雁、陈郁丹、吴东明、张朋等五名党员干部,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支援。
" 我是老党员,越是艰险越应该带头向前 "
马灼兵(深圳市司法局办公室)
" 我不在办公室的日子,工作照常进行。"3 月 2 日一大早,马灼兵跟新闻办小伙伴交代工作时透露,自己即将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当日,深圳市委组织部抽调的市直第一批支援沙头街道的 75 名干部就位。75 名干部被分为三组,新洲组 10 名,上沙组 20 名,下沙组 45 名,马灼兵被任命为下沙组副组长,临时党支部副书记。
" 疫 " 线的日子艰难却充实。在疫情形势一度十分严峻的下沙,马灼兵所在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配合 " 扫楼 ",挨户上门,摸清摸实 700 栋楼房有无未登记的人员、每家到底有多少人,是否有漏测核酸、有红码等。3 月 3 日开始,马灼兵带着 43 名战友完成了五次 " 扫楼 " 行动。
▲吴东明、马灼兵、张朋(从左到右)
3 月 5 日凌晨,华富街道田面社区出现一名确诊病例,已支援下沙 12 天的华富街道干部,须立即撤出 45 名回 " 家门口 " 抗疫。骨干力量大量 " 流失 ",工作难以为继,马灼兵和组长主动请缨,为指挥部提供决策建议,重建指挥架构,市直下沉的 40 名干部分别担任 40 个 " 扫楼 " 组小组长,同时从中抽出七名精干力量补充到指挥部应急,并向上级请求增援。当日下午,深圳市委组织部派出的第二批 45 名同志到位。" 一带一 " 熟手带新手," 扫楼 " 任务得以顺利推进。
" 疫 " 线的日子心酸又感动。3 月 3 日早上 7 时 30 分,首次 " 扫楼 " 开始前,马灼兵和 230 多名 " 大白 " ( 二级防护 ) 、400 多名 " 小蓝 " ( 一级防护 ) 在下沙广场集结。总指挥下达 " 扫楼 " 命令,天阴沉沉的,大家都不说话,异常安静,那一刻马灼兵的眼角有了湿意。他感叹,连日来,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乌云下的香港、深圳真的太难了。
" 老爸注意安全 "," 扫楼 " 过程中,儿子马知行给马灼兵发来这句简短的信息,儿子的关心让马灼兵心里暖融融的。得知马灼兵成为一名 " 逆行者 " 后,领导、同事、朋友的关心和叮嘱像雪花一样飞进了他的手机里,让他倍感温暖,眼眶湿润,也让他充满了面对狂风暴雨也可以无所畏惧的力量。
" 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往前冲。"3 月 8 日晚上 10 时,下沙解封。马灼兵又将带领 " 市直一组 " 转战其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社区进行支援。
" 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深感荣幸,我为之骄傲!"
王雁(深圳市司法局普法处)
当得知自己被选派参加深圳市委组织部 " 堡垒行动 " 时,王雁很激动,他恨不得马上冲到抗疫一线,击退新冠肺炎疫情。1 月 18 日,王雁被派驻到光明区玉塘街道隔离酒店 ( 佳豪酒店 ) 专班承担疫情防控工作。
王雁的工作并不轻松,反而压力山大。隔离酒店主要接待来自香港的隔离人员,一方面,隔离酒店需要为这些同胞提供生活物资,安抚他们的焦躁情绪,帮助处理琐碎事情,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要确保整个酒店不出现疫情扩散,守好疫情防控阵地。
" 病毒可以等,但我们不能等!" 晨会上,王雁无数次强调,要有和病毒赛跑的意识,保证每个环节不出现任何差错。作为值班领导,在面对各种疑难问题时,王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及时应对处置,将每个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确保专班工作精益求精。
近期,来自香港的郑女士核酸阳性,被转运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而她留下两个小孩子无人照看,一个 9 岁,一个 3 岁。起初,两个小孩子哭得很厉害,经过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沟通和照看,他们表现得坚强勇敢,不仅没有慌乱,还积极配合防疫工作。
" 人就像草,脆弱又坚强。" 王雁表示,这件事让他深深体会到,在疫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勇敢的,无论老人、孕妇、儿童和残疾人,都不会向病毒低头,也不会被打倒。
" 体验到一线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感受到大家战胜疫情的决心 "
陈郁丹(深圳市司法局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科)
1 月 7 日,布吉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让正在布吉家里居家隔离,准备 1 月 8 日参加封闭执勤任务的陈郁丹措手不及。因确诊病例所在小区与陈郁丹家只有一路之隔,他无法回所工作,闲不住的他,在落实三天两检的防疫政策后,报名参加战 " 疫 "。
1 月 12 日,陈郁丹被派到布吉世纪皇廷健康驿站。该驿站主要负责接收香港入境人员进行 14 天的医学隔离观察,再转居家 7 天。陈郁丹负责入境人员的接收入住等工作,即安排入境人员测核酸、量血压、填写入住资料、办理酒店入住,行李过安检等。
" 这是我第一次那么近的遇到阳性病例,现在想想还头皮发麻。"2 月 13 日晚,驿站出现一例新冠阳性病例,是 2 月 10 日入住的。当晚驿站启动新冠阳性病例应急预案,所有人员只进不出,全员进行核酸检测,同时进行流调。整个氛围非常紧张,陈郁丹不断在脑海中复盘,自己是否接触过该批次人员,是否操作不规范。这件事情并未 " 劝退 " 陈郁丹,反而让他更加坚定战 " 疫 " 的决心。
与病毒短兵相接,却比不上自己人的冷语伤人。
陈郁丹介绍,工作中,有个别人对隔离政策不理解,当场就闹起了情绪,与工作人员争吵,拒绝入住等。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和心理压力,他们要时刻绷紧 " 心弦 " 保证工作不出任何错漏,当遇到自己人的不理解、不尊重时,很多人会崩溃。他希望 " 人和人之间多点包容和理解。"
" 我是党员也是警察,能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我倍感光荣 "
吴东明(深圳市司法局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生产科)
早在 1 月 10 日,吴东明就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而妻子在坂田街道办党建服务中心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到社区进行疫情防控和核酸检测工作,一对年幼的儿女无人照看。吴东明的父亲已经 66 岁,患有糖尿病,但为解夫妻二人的后顾之忧,从湖南新化乘坐高铁到深圳,将孙儿接走。尽管,吴东明夫妻不仅无法回老家过年,但他们依然坚定地站在了抗疫第一线。
春节前,深圳疫情好转,支援工作暂停。2 月 13 号后,深圳疫情开始多点散发,吴东明再次报名,3 月 2 日下午,吴东明被派至福田区下沙社区。
在下沙社区,吴东明被分配到第二小组,负责任务区域的上门核酸检测扫码工作,并要逐户核对人员信息,要求做到核酸检测不漏一人,每户人员信息不错一人,还需协调解决居民朋友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要当 " 大白 " 可不容易。只要穿上包裹严实的防护服,即使里面只穿着短袖,几个回合下来也会汗流浃背。为了不浪费防护服和时间,吴东明在穿上防护服后,就不再喝水。无数次的生理考验,让吴东明几欲放弃,但想着这是工作,是任务,他便咬紧牙关,熬过了一天又一天。
虽然工作辛苦,但吴东明甘之如饴,因为他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流淌的温暖。在一次上门核酸检测中,一位居民掏出一张纸,纸上写着 " 感恩感谢 您的付出 ",并对吴东明和组员说 " 您们辛苦了 "。刹那间,暖意入心,能量满满。
" 我将全力以赴,完成好此次抗疫的支援任务 "
张朋(深圳市司法局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办公室)
" 只要组织需要,人民群众需要,我都会迎难而上。" 在强戒二所,张朋一直有着一股 " 闯劲 ",只要一声召唤,他便会一马当先,身先士卒。2018 年,张朋登上了援疆的列车,2022 年,他又站上了深圳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
3 月 2 日,张朋被分派到福田区沙头街道下沙社区参加抗疫工作。第二天,张朋所在的核酸采集第二小组,对下沙社区的三栋高层住宅楼宇共 142 层的 811 名居民上门逐一进行核酸采集、住户信息及数量核查工作。
3 月 5 日晚,张朋被调整到下沙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担任核酸检测组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对 40 个上门核酸检测小组的数据统计工作。因一线核酸信息采集工作人员紧缺,张朋申请到一线充实核酸信息采集力量,同时兼顾指挥部核酸检测组数据统计工作。
" 工作很多,但感动更多。" 张朋介绍,有一次在社区封闭卡口搬运防疫物资时,遇到一名群众请求为封闭在家的亲属送去急用药品,张朋没有迟疑,妥善安排将药品加急送到。二十分钟后,张朋的手机里收到了感谢短信。
在一次上门核酸检测时,一位小女孩在母亲背后探出头说:" 谢谢哥哥姐姐们,你们辛苦了!" 并举起手中画,想要送给这些 " 大白 "。
这些温暖的瞬间,让张朋如沐春风,也让他干劲倍增,他希望疫情可以早日退去,人们可以尽情感受春天的美好。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司新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