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1 日,深圳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3 月 10 日 0-24 时,深圳新增 11 例病例,其中,9 例诊断为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2 例诊断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4 例在隔离观察的密接人员排查中发现,7 例在重点区域核酸筛查中发现。新增病例均已转送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林汉城,市商务局副局长池卫国,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建民,龙岗区副区长高峻介绍疫情防控处置最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楚宏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努力构建 " 步行 15 分钟核酸服务圈 "
为方便市民就近快速完成核酸检测,深圳各区不断优化便民采样点的布局。发布会上,林汉城介绍,目前,我市通过 " 固定采样点为主 + 小型流动便民采样点 " 相结合,努力构建 " 步行 15 分钟核酸服务圈 "。
采样点主要设置在居民区(小区、城中村)、大型户外场所(公园、体育场等)、办公区域(CBD、园区等)。采样点提供夜间核酸采样服务,部分采样点中午正常开放,市民尽量错峰采样。
市民可以通过公众号 " 深圳发布 "" 深圳卫健委 "、微信小程序 " 社康通 ""i 深圳 " 等平台一键查询全市的核酸采样点位置、服务时间、实时排队情况。
近日有市民反映有的采样点开放时间与公布时间不一致,有的拥堵情况与实时状态不一致等,各区各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正在全力改进和完善。
对境外输入物品落实 " 人、物、环境 " 同防
针对市民关注的境外输入物品安全问题,池卫国介绍,我市对境外输入物品全面落实 " 人、物、环境 " 同防,目前已梳理了重点企业单位 1.2 万多家,重点岗位人员 3.8 万余人。
在人员管理上,要求企业对员工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和实行 " 绿码 " 上岗,对新上岗员工做好 14 天内行程及健康状况登记,对长期直接接触未经预防性消毒物品的一线工作人员,包括搬运工、装卸工、拆包工、采样人员、货单签收人员、库管、消毒人员、垃圾清理人员等,实施核酸检测 2 天 1 检。
在物品防控上,要求企业对物品及外包装做到 " 消一层、拆一层 "。对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无法进行预防性消毒的产品(原料),企业在拆封加工时,原则上应确保距生产地离岸日期间隔 8 天以上;拆封加工其他类型的产品(原料),原则上应确保自到岸之日起,已在常温下通风良好场所静置 7 天以上。
此外,要求企业加强物品收拆固定场所消毒、通风 , 非必要人员限制进入作业区。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对高频次接触的门把手、作业台、作业器具等物体表面,每 7 天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可溯源、集中监管,进口冷链食品安全有保障
" 在处理进口冷链食品上,我们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防控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陈建民表示,冷链食品分为冷冻食品(肉制品、水产品等)和冷藏食品(水果等)。进口冷冻食品如需在深圳市内储存、加工、销售的,必须先在 " 冷库通 " 冷链食品追溯平台预约,进入集中监管仓统一监管。
监管仓实行每批全检测、每件全消毒、每件全追溯,如果食品核酸检测呈阳性,将会分级分类就地在仓内完成处置。对冷藏水果,也参考集中监管仓的运行模式,在首次开箱消毒作业时进行精准防控,采用整柜熏蒸方式进行消毒。
陈建民称,自 2020 年 8 月以来,我市龙岗和盐田两个集中监管仓完成抽样核酸检测样本 152.8 万份,拦截阳性冻品 184 批次,对阳性冻品全部进行了有效管控,没有流入市场。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还将严管市场销售,查验经营单位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消毒证明、追溯码等,无法提供者或规定时间无法补齐者,将依法进行查处。
" 共享专区 " 帮助企业解决境外物品接收难题
龙岗区作为深圳外贸进出口大区,高峻表示,在境外输入物品疫情防控上,龙岗区帮助企业建立 " 双固定、双扫码、一监控、一台账、一体系 " 的防疫架构(" 双固定 " 指固定人员、固定处置场所;" 双扫码 " 指扫企业经营场所码和作业专区码;" 一监控 " 指在消毒等作业专区设立监控体系;" 一台账 " 指设立一套物品出入库台账;" 一体系 " 指企业端防疫方案和防疫组织架构),动员企业将境外输入物品作业专区视频监控接入统一平台,实现全流程、体系化监管。
针对部分中小企业坚持 " 一企一策 "" 一园一策 ",通过规范境外输入物品作业流程等方式,实现个性化的科学精准防控。
对有条件、有意愿的园区或企业,探索设立 " 共享专区 ",即设置专门的进口物品作业区域,由园区和企业牵头,制定共享服务机制,大家可以预约使用,既经济又高效,还能帮助企业解决接收境外输入物品等难题。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