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 月 13 日,广东省消委会举办 2022 年 3 · 15 信息通报会。新快报记者了解到,2021 年,广东全省各级消委会共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约 12.46 万人次,处理消费者投诉 384015 件,同比下降 2.6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 3.63 亿元,同比增长 12.33%。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投诉 489 件,加倍赔偿金额约 127.32 万元。全省消委会收到锦旗和表扬信 138 面 / 封。
广东投诉总量继续居全国首位
《2021 年度广东消委会系统消费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广东投诉总量继续居全国首位。全省消委会系统全年处理消费者投诉 384015 件,虽比去年略有下降,但总量仍占全国消协 36.75%,居全国首位,与其他省份相比,数量偏大。究其原因,消费投诉量与区域人口、经济总量、消费活跃度、社会维权意识正相关,广东作为经济强省,2021 年生产总值达 12.4 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 万亿元,多年领跑全国;加上消费人口全国第一,社会法制化程度高,人们维权意识强等因素,导致消费投诉量居高不下,居于全国首位。
挽回经济损失量增速较大
全省消委会系统全年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 3.63 亿元,比去年增加 4000 万元,同比增长 12.33%,占全国总数的 23.95%,同样居全国首位。分析认为,广东省去年社会经济活动恢复快、活跃度高,消费者在房地产、家具、汽车等方面的大数额消费增多,相关投诉也有所增长;另一方面消委会系统不断创新维权工作方式方法,调解力度大、成效明显,挽回经济损失数相应提高。这一点,也得到消费者的肯定,全年全省消委会收到消费者锦旗和表扬信 138 面(封),同比增长 24.32%。
惩罚性赔偿数额大幅飙升
全年消费者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获得加倍赔偿金额 127.32 万元,比 2020 年大幅增加近 93 万元,同比增长近 3 倍,创历年新高,占全国总额的 10.78%。消费者获得加倍赔偿的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食品、保健品、手机及通信等。究其原因,随着政府和消费者组织不断加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消费者的法制意识、维权认知不断提升,对加倍赔偿等法律条款熟知度和掌握度不断提高,在消费纠纷中提出惩罚性赔偿诉求越来越多。
消费投诉区域分布集中
从投诉区域分布来看,省内 9 个大湾区城市消费投诉量占全省的 95.86%,有 36.81 万件,其中广州、深圳两市有 346709 件,占全省总量 90.29%。类似情况已持续多年,反映在消费中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情况仍然突出。与此同时,部分地区投诉量变化明显,上升速度较快的是汕尾、韶关和茂名,其中汕尾同比增长 76 倍多,达到 5640 件,其余两市同比增长 1.61 倍和 1.05 倍;下降速度较快的是汕头、河源和中山。
合同类投诉大幅增长
从投诉性质看,投诉量排前三位的是合同类问题(占 35.97%)、售后服务问题(占 33.93%)和质量问题(占 15.62%)。与 2020 年相比,合同类投诉是全省唯一增长的投诉类型,增幅达 76.25%,占总量的 35.97%。合同类投诉中,互联网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和生活、社会服务类问题较为突出,网络游戏、校外培训和婚介服务是产生合同纠纷的主要领域。去年,除合同外的其他性质类别投诉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人格尊严、安全、价格类投诉下降速度较快,降幅分别为 77.39%、58.81%、49.06%。
服务类与商品类投诉差距明显
根据投诉类别分析,全年商品类投诉 134929 件,占比 35.14%;服务类投诉 239352 件,占比 62.33%,服务类投诉比商品类投诉多 77.04%。从全国情况来看,两类投诉比例基本持平,而广东省服务类投诉大幅超过商品类投诉,一方面反映广东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品质消费、个性化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对比标准规章制度较完善的商品类消费,广东服务领域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还相对欠缺,消费纠纷更多发生。
医疗用品类商品投诉大幅下降
在商品类投诉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日用商品类、服装鞋帽类、交通工具类和食品类投诉量居前五位。与 2020 年相比,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广东省涉疫类商品需求下降,加上市场监管到位,经营秩序良好,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大幅下降,同比下降 48.14%,减少 3503 件;而随着服装鞋帽类、首饰及文体用品类消费增多,相关投诉增幅明显,分别增长 31.80% 和 32.52%。
互联网服务类投诉居高不下
在服务类投诉中,互联网服务、生活社会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电信服务投诉量居前五位。互联网服务类投诉已连续多年位列第一,其中经营性互联网服务投诉共 65276 件,占互联网服务投诉总量的 64.67%,网络游戏封号、充值等问题是主要原因。与 2020 年相比,教育培训服务、邮政业服务、公共设施服务增长量排前三位;降幅最大的是旅游服务类和销售服务类投诉,其中旅游服务类投诉量同比下降 62.42%,占比减少 1.40%,回到疫情发生前水平。
采写:新快报记者王彤 通讯员粤消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