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哈尔滨记者 霍亮 文 / 摄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每日穿行在城市中,车窗外满眼是都市的万千繁华和人流的行色匆匆,是否注意过街道两旁的绿色风景线——行道树。从绿树成荫到层林尽染,它们无声地讲述着这座城市四季轮回的故事。
事实上,作为中国最北方的高寒省会城市,哈尔滨可选的城市绿化树种并不是很丰富。通过哈市园林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研组 1 年来,对百余条近 4.8 万株行道树生态情况的跟踪调研,我们窥见哈尔滨近年在如何织就寒地都市 " 绿肺 ",也重新审视绿植多样性对这座城市的价值与意义。
近 30 万行道树谁是主力, 最美林荫路在哪儿?
所谓行道树,即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行道树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叶面可以粘著及截留浮尘,净化空气。一项研究指出,树木的叶沉积浮游尘的最大量可达每公顷三十至六十八吨,可减轻空气污染。这些,对于现代城市生态效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1 年 2 月开始 , 哈尔滨市园林绿化中心近 20 名园林专业人员组成调研组,对全市 9 城区 117 条街路上的 47586 株行道树的长势进行了为期 1 年的跟踪调研,记录分析哈市街路不同区域不同品种行道树长势与生态情况,为提升精细化养护水平提供科学施策的基础数据。
统计显示,哈市城区现有行道树街路 1335 条,行道树 29.5 万株。此次调研的行道树种包括杨树、柳树、榆树、糖槭、山杏、花楸、梓树、紫椴、核桃楸、黄波萝等共计 18 个品种,几乎涵盖了哈市城区所有的行道树种。虽然哈市街路上的行道树种较多,但从绝对数量上看,杨树、柳树、榆树、糖槭这样的乡土树种占据了总量 70% 以上。
《调研报告》显示,每年 5 月份,全市 18 个品种行道树进入全面展叶状态,城市林荫路的美就开始展现了。在哈市众多街路上,有多条规模最大的林荫路。比如,道里区红专街和道外区的南马路道路两旁宽阔杨树,香坊区的公滨路和南岗区的西大直街上清一色的高大榆树,形成绿色屏障,高效遮挡盛夏灼热日光。
行道树种咋选?生态效益、性价比很关键
" 城市行道树,品种选择很关键。首先要选树干通直、分支点高的树种,这样才不会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其次是选树冠大荫浓的品种,这样遮阴效果才好。" 负责一线调研工作的调研组副组长胡守荣说,哈尔滨是高寒城市,能够选择的行道树树种不如气候温暖的南方城市多。耐寒即安全越冬,是第一条 " 硬杠 "。像榕树和梧桐等南方城市常见的行道树种,到哈尔滨根本过不了安全越冬这一关。此外,哈尔滨冬季漫长,选择行道树种更为关键的还要看 " 绿色期 " 长短,即一年四季中有多长时间能看到绿叶。
《调研报告》显示,在哈市 18 个主要行道树种中,杨树和榆树最早萌芽,3 月末冰雪尚未完全消融时就从严冬中复苏。柳树则是枝条最早泛绿的树种,4 月初就发芽开花展叶。冰城的杨树与柳树一年中超过 6 个月的时间能见到绿叶,它们为城市提供的绿荫、空气净化及降尘等生态效益在 18 个树种中是最大的。而相比于核桃楸、梓树等绿化期只有四五个月的树种而言,优势十分明显。
调研组成员王莹红说,杨树、柳树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春季飞絮难题,如今也通过科技手段得到缓解。杨树、柳树分雌、雄株,飞絮都是雌株产生的,目前我市繁育种植的都是雄株,所以近年新栽种的杨柳是不飞絮的,产生飞絮的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城区的存量杨柳。
"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多年实践,杨树与柳树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防护林和绿化的主要树种,它们与乡土树种榆属系列品种和蒙古栎、紫椴、水曲柳、糖槭等树种结合,构成了我市行道树特色景观。上述速生与慢生树种的结合,综合衡量,在哈市是生态效益性价比最高的行道树种组合。" 胡守荣说。
量体裁衣!冰城这样让树在路畔 " 定居 "
其实,哈市行道树的规划建设,除了满足夏季遮阴需求,还要考虑四季赏景和街路所在区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 " 量身打造 "。
例如,松花江沿岸柳树应用较多。因为柳树喜水湿,适合在江河沿岸周边生长,更有利于涵养水源固土固沙,此外江风拂柳与松花江畔的美景搭配相得益彰。
在道外区友谊东路,行道树采用的是水曲柳,这是因为该区域地下水位高,而水曲柳耐水湿,适合在此生长。同时,其发芽晚、落叶早、且侧枝相对较少,能有效地减少树木对旁边楼房的遮光,达到了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再比如,和兴路作为冰城交通主干线,选择了银中杨作为行道树,其分枝条以 40° 至 50° 角度向上伸展,树冠呈圆锥形,而不是下垂,这样既能遮阴又不会遮挡司机视线,很好地与道路功能相融合。
在道里群力新区的景江西路和景江东路宽阔的街路上,种植着双排行道树,一排是榆树,一排山槐,人行道被夹在双排行道树之间,十分惬意。" 这两条街是哈市行道树双排栽植的创新试点," 调研组成员蔡纪文说,双排栽种非常适宜群力区域这样街路空间宽阔的新建城区,在景观层面和绿化时间上形成较速生与慢生互补,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绿荫效果。
与生长在公园和野外的树木不同,城市行道树由于常年受到汽车尾气、城市建筑及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影响,其生长环境相对恶劣,而生长在道路分车带内的树由于汽车尾气等因素,生存环境比人行道上的树更恶劣。作为养护难度相对较大的树种,和平路上的樟子松正是在生存环境不利的逆境中茁壮成长的。
和平路是冰城仅存不多的樟子松特色街路。樟子松年均胸径只能长 1 厘米,超过 30 年的樟子松更为珍贵。而这条路上,200 多株樟子松树龄大都超过 30 年。香坊园林绿化管护中心副主任张红回忆,大约在 3 年前,由于当年雨水较大,加上受汽车尾气等影响,和平路上四五十株樟子松得了赤枯病。为了保住这片珍贵的樟子松,香坊区的园林工人们启动了 " 复壮行动 "。对这些松树的松针、根系及土壤对症展开治疗和施肥。通过精心的养护,生病的樟子松全都战胜了病魔,冰城最具特色的樟子松一条街重新焕发了蓬勃生机。
冰城园林工人的精管细护与量身定制让城市中的树与路有机相融,这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与城市建筑和谐相处的过程。
冰城特色风景线:有糖槭街,也有橡树路
南方城市常见梧桐和榕树,北方城市的 " 杨柳榆 " 树普遍。而糖槭和橡树则是最具哈尔滨特色的行道树种。
诗人舒婷笔下的《致橡树》让人神往。哈市绿化树中栽植的橡树为壳斗科栎属,学名蒙古栎,又叫柞树,是中国国家二级珍贵树种。在友谊西路、尚志大街、和平路等路段都有它们的身影。
在哈市众多街路中,无论从规模还是景观品质上看,和平路省消防队到省政府头路段是最具特色的橡树街路。负责这条街路树木养护的园林工人夏之光说,这条街上有 319 株蒙古栎,树龄都在二三十年以上,胸径都在 15-40 公分。每到秋季,颜色艳丽的叶片挂满枝干构筑出一个童话世界。最绝的是即使到了冬季,叶片也不脱落。这些树长势一直很好,几乎没生过病。
为什么城区街头橡树数量没有杨树、柳树多?胡守荣介绍,橡树生长速度慢,而且其叶片冬季不脱落枯黄地挂在树上,大面积种植在视觉上也会有一种萧条枯萎的景象,不利于城市园林景观的塑造。所以,其更适合作为行道树和特色景观辅助树种起点缀作用,与速生树种相互交织,构成哈市行道树优美的景观。
糖槭也是最具哈市特色的行道树种之一。道里中央大街是哈市最具特色的 " 糖槭一条街 "。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形成五花山色,也点缀出老街欧陆风情独特的风景线。不过糖槭树质含糖量很高,让它成了光肩星天牛这种害虫的最爱。害虫能钻进树干,传统的喷药方式很难迅速消灭,而哈市的环境又非常适宜光肩星天牛的生存。一旦光肩星天牛爆发,对糖槭树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
调研组成员蔡继文告诉记者,为此,哈市园林部门在将糖槭作为行道树时避免高密度种植,而是科学合理布局密度,尽量减少潜在的虫害泛滥。
冻雨灾害杨柳受伤重,补植 1.7 万株
去年 11 月,哈市遭遇了数十年来罕见的冻雨叠加暴雪灾害,城市很多绿化树木不同程度近受损。其中,柳树、杨树、榆树的比例较高。
调研组认为,去年秋季哈市气温较暖,导致树木落叶晚,特别是榆树、柳树、杨树等落叶晚的树种在冻雨袭来时尚未完全落叶。冻雨在叶片上结冰,挂冰量大幅增大。根据调研组测算,柳树、杨树平均挂冰量达到了枝条自身重量的 21 倍,榆树是 17 倍。所以,上述树种在冻雨灾害中受损较大。但调研组专业人士也指出,从数十年的实践来看,杨树、柳树、榆树对于哈市而言,其综合生态性价比仍然是众多树种中较高的,不能因为一次罕见的极端灾害性天气就否定上述树种。
为尽快恢复去年冻雨灾害造成的城市园林生态损伤,今年春季哈市园林部门将按照 " 应补尽补、能补必补 " 的原则高标准、科学施策对受损树木进行补植。今春全市计划补植树木达 1.7 万余株,这个规模为近年来最大,补植范围既包括行道树,街心绿地,也包括公园。
调研组建议,哈市行道树在树种上应该以发芽早、落叶晚的杨、柳、榆、糖、蒙古栎、五角枫、水曲柳、紫椴等乡土树种的优良品种为行道树骨架树种,突出速生与慢生相结合的优势,按照 " 适地适树 " 原则,打造哈市行道树特色景观。
此次行道树长势调研报告,为我市园林绿化管理精细化提供了科学施策的依据。未来,市园林中心将继续发挥市级行业指导优势,提升全市园林精细化管理水平,科学施策优化城市绿化结构,为哈尔滨打造宜居幸福之都奠定绿色基础。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寇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