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3-16
深晚荐书|被梵高和日本“人间国宝”垂青的无名之椅,魅力何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一把梵高画作中的无名木椅,三位 " 人间国宝 " 为之惊叹,木艺巨匠从中汲取灵感,为没有座椅文化和传统的日本,创作出代表日本的椅子。

欧洲,19 世纪:梵高名作《在阿尔勒的卧室》中的椅子,就是它

1888 年,梵高搬到法国小城阿尔勒。短短 15 个月,他创作了 200 多幅画作。其中梵高居住的卧室,被他画过数遍。

梵高曾在给弟弟提奥的信里勾勒出草图:" 颜色在这里代表一切:墙壁是淡紫罗兰色,地板是红瓷砖。木质的床和椅子,就像新鲜的黄油 …… 这些物件带来的,也是一场休憩、或说是梦。"

画中的椅子造型朴素明快,梵高尤为喜爱。现存画作中,不但有这把椅子的特写,在同时期其他画作的背景中也可看到它的身影。这把椅子的标志性特征是梯子状的靠背和用干稻草编织的椅面。19 世纪最流行的椅子——现收藏于 V&A 艺术博物馆、由装饰艺术运动发起人威廉 · 莫里斯命名的苏塞克斯椅,正是具有这两大特征。

威廉 · 莫里斯提倡复兴手工艺,生产具有美学特征、工艺精良的产品。他的理想为大众提供能买得起的、有品位的产品。他要求椅子的可移动性,苏塞克斯椅的椅面和梵高画中的椅子一样,由灯心草编结而成,搬用自如。无论在他和朋友们共同设计、建造和装饰的 " 红屋 " 还是后来在伦敦的家中,一直使用这种椅子。由于威廉 · 莫里斯的推崇,这种灯心草座面的梯背乡村椅子在众多艺术家中开始流行,出现在波普艺术的先驱费尔南德 · 莱格的工作室、剑桥大学的画廊以及英国摇滚音乐家保罗 · 麦特卡尼《Pipes of Peace》的专辑封面上。

日本,20 世纪:一个追寻 40 年的制椅梦想,因梵高椅得以实现

日本民艺先驱、首届 " 人间国宝 " 滨田庄司在年轻时在英国做陶,对流行一时的这种灯心草座面的椅子自然不陌生,他被英国那些由无名工匠制作出来的乡村椅子吸引,家中收藏了好几把。但直到他晚年游历西班牙,在瓜迪克斯的郊区,看到当地的制椅匠熟练地切削新鲜原木,带有棱角的木头尚冒着汁液,就迅速被制成椅子时,才被深深地震撼。这种椅子比英国的椅子形制更为朴素,已有百年的历史,且仍然在当地流行,滨田庄司随即决定将其引入日本,并赠送其中的一把座椅给他的好友黑田辰秋。

当黑田辰秋收到滨田庄司赠予的椅子,立刻认出它正是梵高画作中的椅子,这正是他自从年轻时就苦苦追寻的。早在四十年前,受民艺思想感召,黑田辰秋就希望创作出可以真正深入国民生活、日本人独有的椅子。可是日本人一直生活在榻榻米上,历史上缺少座椅的文化和制作工艺,从零开始,谈何容易。当时他一直试图从反映西方普通民众生活的绘画中,探求 " 座椅 " 这一工具的本质。自从他杂志上看到了梵高画作中的椅子,就试图复刻,可梵高的笔触本就粗糙,杂志上又只是一幅小尺寸的复制品,因此并未成功。在日本,黑田辰秋是第一个把滨田庄司赠予的椅子与梵高画作联系起来的人,这把木椅也因此被称之为 " 梵高椅 "。

黑田辰秋是日本木艺界首位 " 人间国宝 ",他本出身于一个漆匠之家,却不满于一件制品必须依靠多人分工完成,于是自学木艺,立志自己制作出完整的作品,并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工艺世界。

黑田辰秋最大的拥趸就是日本第一位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导演黑泽明。黑泽明曾经写道:" 在黑田先生的作品中,我尤其喜欢可以充分展现木材纹理的擦漆工艺。能够将黑田先生的作品置于身侧,犹如身处沙漠中的绿洲,诚为一桩幸事。"1964 年,黑泽明在御殿场的山上建造一座可远眺富士山的别墅山庄时,委托黑田为该山庄制作一整套家具。最终制成的 " 王者之椅 ",黑泽明非常满意,还曾经对来访的宫崎骏夸赞," 这是国宝级木工黑田辰秋的作品,同时也是他本人最为中意的作品之一 "。

实际上,对黑田辰秋来说,制作 " 王者之椅 " 还远未达成自己的梦想。自从立志制作真正深入日本国民生活、日本人制作的 " 日式座椅 ",他就不断陷入对椅子的苦恼和热望中。收到梵高椅实物时,黑田辰秋正在与木料的干燥和日本制椅传统缺失的搏斗,当他听说西班牙当地的制椅匠切削原木,只需 15 分钟即可手工制成一把椅子,立刻动念去当地实地探访。在亲眼看到梵高椅的制作过程后,黑田辰秋对这种西班牙座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作为当代的民艺木工椅,它所拥有的内涵可与中国的曲木椅比肩,堪称座椅界里的双璧之一。"

从西班牙归来后,黑田辰秋参照中国曲木椅的结构和李朝装饰柜的剑留设计,以梵高椅的制作工艺为灵感,为日本皇居 · 新宫殿设计了代表日本的座椅。座椅顶端横梁与左右两条靠背柱构成的形状,呼应朱溜漆的色彩,宛若日本的鸟居。

对于制作日本皇居的椅子,黑田辰秋曾写道:" 对这把椅子放置的场所和周围环境予以考量的同时,不单纯地止于协调性,还是要以创造为主轴。换言之,将日本人创造的座椅这一命题具像化的愿望并未改变。再换言之,当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看到它,都会承认它是日本独有的。这一愿望在心中愈发强烈。"

对于起源西方的椅子,他并不照搬其形制,和大部分流入日本的外来文化一样,经由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影响,最终升华为日本独有之物。两年后,他因此获封木艺界的首位 " 人间国宝 "。

西班牙 & 日本,21 世纪:消失的,传承的

梵高椅被滨田庄司引入日本后,不但在展销会上被抢购一空,还被日本各地民艺馆积极收藏。建筑家中村好文在民艺馆写生时第一次遇见梵高椅,当时他还是个建筑系的学生,从此梵高椅成为他难以割舍的意中椅。他曾写道:如果被问到 " 什么是椅子?",我会将这把 " 梵高的椅子 " 默默拿出来。这就是我的回答。不知该用座椅的 " 祖型 " 来定义,还是该以 " 最像椅子的椅子 " 来形容,我只感觉,椅子的灵魂仿佛就栖宿其中。

同样在学生时期遇到梵高椅的还有富山市家具工坊 KAKI CARBINETMAKER 创立者柿谷诚。他本在美院学习油画,读到了滨田庄司撰写的那篇有关吉普赛人制作白木椅的文章,深深为之吸引,自学家具制作,并和两个弟弟一起创立了家具工坊。最终,KAKI 的家具做出了名气,富山市民艺馆的第一任馆长安川庆一对 KAKI 的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推举其为民艺馆的日用家具。

在日本,梵高椅也是京都西洋民艺名店 GRANPIE 的招牌商品,自 1972 创业以来就是店里的畅销品。直到某一天,店主夫妇收到一封西班牙制椅工坊主的来信,信中表明因自己即将退休,下次发货将是最后一批。2010 年,店主冈田寿女士亲赴西班牙寻找制椅匠。辗转之后,她在一个福利设施性质的工坊,找到了最后一个制椅匠,才得知全手工制椅的方式太辛苦,已被淘汰了。黑田辰秋造访的 1960 年代,瓜迪克斯曾有多达十二间制椅工坊。这些工坊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亡,目前手工梵高椅已经停产,制椅工艺濒临消失。

瓜迪克斯的椅子始于十七世纪,诞生于吉卜赛人的洞窟工坊。当年,基督徒侵入西班牙,被称为吉塔诺(Gitano)的西班牙吉普赛人、被迫改宗易教的穆斯林和犹太教徒们为逃避迫害,迁徒于此。他们在此从事手工艺和艺能表演,为这里带来了多样的文化。悲伤而热情的弗拉明戈由此应运而生。

目前,当地的弗拉明戈剧院均由洞窟改建而成,梵高椅后腿笔直,在狭窄的洞窟中能够紧贴墙壁摆放。如今,它已成为弗拉明戈舞台上必不可少的小道具,大多被漆成红或绿色,但传统上还是以白木为主。在瓜迪克斯政府开设的洞窟住宅博物馆,陈列着许多手工梵高椅。梵高椅搬用自如,是洞窟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具,但关于椅子的历史和技术,博物馆中却无任何说明。西班牙的年轻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也没有继续使用它。

而在日本,梵高椅不但被民艺馆永久收藏,也在寻常人家代代传承下去。黑田辰秋的孙子家至今扔留有一把梵高椅,即使座面被猫挠破,仅余骨架,依然有种沉静之美。虽然搬家数次,家里人也从未想要将其丢掉。在陶艺家上田恒次的家,梵高椅不仅完美地融入稍显厚重的民艺建筑中,其中的儿童椅还一度成为他的孙子以及曾孙女的最爱。

有人说,椅子能呈现出人类最好与最坏的一面。椅子包裹着人类的身体,带有人类的痕迹,是回忆的载体,也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我们与椅子的关系如此亲近,但是大部分时间我们却对其视而不见。中村好文入手梵高椅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他说自己经常坐它,经过长期使用的座面不但毫无破损,反而生出一种特别的韵味。在为自己的家添一把椅子时,如果不盲目追求潮流,除了材质、风格与设计,也考虑到未来负载的一个家庭的记忆,可能更能体会到柳宗悦形容人与物品的 " 亲近之美 ",或者白洲正子所说的 " 对物的喜好终究是对人性的喜爱 " 吧。

关于作者:久津轮雅 ,前 NHK 导演,因热爱木工曾以家具匠人的身份在英国工作,在当地掌握了以手工制作的工具切割和加工原木、制成木制品的 " 绿色木工 ",并首次将其引入日本的教育中。现为岐阜县立森林文化学院教授。2019 年获得 Wille Sundqvist-Bill Coperthwaite Slyod 奖,旨在表彰独立木工制作者。

《遇见梵高椅》

久津轮雅著

米悄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年 3 月

相关标签

梵高 日本 艺术 英国 威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