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泰安 2022-03-16
一个硕士村支书的乡村振兴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曾经,重重大山阻挡了通向外界的路,也堵住了年轻人回乡的想法。伴随着交通壁垒被打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贫困山乡变成了富美桃源,越来越多从大山走出去的年轻人学成归来反哺大山。已经担任泰山区省庄镇亓家滩村党支部书记两年多的李丰就是其中之一。

放弃高工资 大山的女儿回到大山

" 你回来,村里给你多少钱?"" 干这个嘞,刷盘子洗碗都比这个强 "" 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本想着再过几年稳定下来,和你去济南享清福,现在也指望不上了 "……

黑红色的皮肤、风尘仆仆的模样,这是记者见到李丰时的第一印象。但原本的李丰,并没有这么黑,也没有这么憔悴,研究生毕业并已经在外打拼几年工作稳定的她,也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回到自己长大的小山村工作。2015 年 8 月,在父亲的支持、母亲的不理解下,李丰放弃在济南的工作和一月四五千元的 " 高 " 工资,回到亓家滩村,以聘任的身份在村里协助工作,月收入只有 1400 元。谈起当时的选择,李丰表示,并不后悔。

山里长大的孩子,对大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山东农业大学毕业的李丰,本科期间学习的是大园艺专业,在上果树学科课时,学科带头人陈学森教授带领他们去育种基地参观,介绍研究的杏子新品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杏子的品质和市场价格,使农户增产又增收。当时李丰就想,将来一定要发挥专业优势,去改变家乡的穷面貌。

研究生转学茶学毕业后,李丰在济南工作,但反哺家乡的念头一直藏在心里,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每次李丰回到亓家滩村,都能明显感觉到周围村子的发展变化。" 我记得有一次,听家里人谈起附近的安家庄村又引进了什么项目,羡慕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咱村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我们守着这座金山怎么就发展不起来呢?" 改变村里现状这个念头又一次浮现在了李丰的脑海中。

2015 年,村里的老书记向李丰伸出了橄榄枝。" 作为村里走出去的研究生,老书记一直比较看好我,他说村里的发展需要我们这种有知识、有文化,又在外面见过世面的年轻人。老书记在村里干了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看到村里的人不再窝在这穷山沟沟里。希望我们年轻人能够回乡建功立业,在农村也大有可为。" 李丰回忆,当时老书记多次找她谈心,一句句朴实的话,打动了工作已经步入正轨的她。在同从事基层工作的同学交流,并说服了反对的母亲后,李丰回到了亓家滩村。

当选村支部书记第一战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满怀誓在家乡创出一片新天地的激情,李丰回到了亓家滩村。但真正回村后,简陋的条件、部分工作人员散漫的工作状态、村民的不理解,心理预期和现实状况的差距,给她泼了一盆冷水,也让她产生了动摇,怀疑自己当时的决定是否正确,心情一下跌倒了低谷。

" 既然回来了,就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干,要干咱就干好,想想你为了啥回来的。" 老书记察觉到李丰的状态,主动找她进行了一次交流。听了老书记的一席话,李丰开始认真自我反思。" 当初回来的目的不就改变现状的吗?怎么能让现状击垮呢。作为年轻的共产党员,就应该有拼搏奋斗的闯劲,吃苦耐劳的韧劲。" 选择了,就要努力干好,这就是李丰。

2016 年 10 月份,村两委缺职,李丰被补选为支部委员。2019 年 11 月,老书记因身体原因提出了退休,在老书记推荐、党员群众代表投票下,李丰当选为支部书记。" 当选的那一刻突然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不能辜负党员群众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李丰说。

亓家滩村地处省庄镇北部山区,2014 年被识别为省级贫困村,2017 实现脱贫摘帽。李丰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时,正值脱贫攻坚巩固阶段,如何稳定好贫困户的收益防止返贫,是李丰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当选后的第一场 " 战役 "。

为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形成集体产业,推动持续增收,亓家滩村通过多方争取协调,建设落成了绘画写生基地和艾条加工两个产业项目。但项目落成后,因缺乏管理人才,无运营经验,利用率低、收益率不高。如何实现两个项目的良性运转一直是个大难题。刚上任的李丰,第一件事就是找两家承包商了解情况,同他们协商,需要村里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 虽然资源丰富,但山区条件差,尤其是交通和服务跟不上,承包商都想走。我就找他们聊,虽然达不到市区的标准,但我们尽最大努力完善设施、提供服务。只有稳定住脱贫项目的承包商,才能稳定住贫困户的收入。" 李丰告诉记者,经过多次协商和不断完善服务,承包商不仅留了下来,还同村两委成了交心人。目前,两个扶贫项目运营良好,年收益 14.2 万元,保证了贫困户分红收入及村集体收入的增加。

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李丰还侧重于民生工程和产业发展,先后完成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村内道路的扩宽、路灯的安装、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灌溉设施的安装和完善,亓家滩村的环境也越来越好。

在其位谋其职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事要一件一件干。解决了群众最急需的问题,李丰又开始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她意识到,只有发展优势产业,才能蹚出一条符合亓家滩村发展的路子。

亓家滩村自 1991 年开始引种猕猴桃,种植历史已有 30 多年,猕猴桃种植几乎覆盖全村。亓家滩村出产的泰山一号猕猴桃在村民细心的管理和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下,皮薄肉厚、肉质细腻、香甜多汁、Vc 含量高。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李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结合实际制定规划,进一步用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特色产业整合起来,规范管理、统一经营。以 " 党建 + 产业 " 千方百计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 前期村民都是自己联系客户售卖,容易产生压价现象。后来,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举办采摘节,慢慢将猕猴桃的名气打了出去,客户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李丰介绍,在她和村两委的努力下,完善了村级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帮助村民开辟便捷的互联网销售渠道,彻底扭转了村民种植果品无处销的局面。2020 年亓家滩村成功承办 " 省庄镇首届猕猴桃采摘节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村内 12 万斤猕猴桃全部销售一空,平均销售价格提高 2 元,平均每户增加收入约 1200 元。2021 年,亓家滩村猕猴桃产量达 20 万斤,按照最保守价格 5 元一斤算,村民总收入 100 万元。

为了帮助村民提升猕猴桃品质,李丰还联系了自己大学时的老师,不时邀请农业专家到村内授课,教授村民施肥管理、栽培架构,实现果实丰产。" 后来我们还完善了商标注册、绿色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亓家滩村猕猴桃产业的知名度。但我们村的猕猴桃是小众品牌,市场需求终有饱和的一天。" 李丰说,下一步计划延伸猕猴桃产业链,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日子越过越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由于是山区,初春时节的亓家滩村难见绿意,但村民们已经开始忙碌,进行春耕春灌。李丰走在村里,不时有村民跟她打招呼或者反映问题。" 闺女去哪儿?"" 多亏了你,上次的问题解决了。"" 浇地的水管好像冻裂了。" 每遇到一个村民,李丰都会停下脚步,并及时安排解决村民提及的问题。走进猕猴桃园区,看着一处处刚浇过水的果林,李丰眼角充满了笑意。

李丰说,年初便已经制定了一年的工作计划。今年将进一步提升村内的基础设施,修建出村路、补充安装路灯、修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提升艾条加工产能、扩大猕猴桃现代产业园、建设旅游服务接待中心,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下一步,亓家滩村乡村振兴目标将致力于打造原生态宜居宜游宜产的休闲生态乡村,以村庄的传统形态为肌理,以周边丰富的资源为素材,以还原和打造与繁华都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为出发点,把亓家滩打造成集养生度假、生态观光、乡村体验于一体的怡人的生态度假地。

" 在其位谋其职,从小的目标出发,一步一步地攀登,在攀登中逐步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在亓家滩村发展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个人价值的体现。" 李丰说,看着小山村一天天发生着变化,感受到村民对她的信任和支持,内心充满了自豪。但对她来说,这些远远不够,自己也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要继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领村民们实现乡村振兴梦。

乡村振兴的蓝图需要人才来绘就,乡村振兴的故事需要人才来书写。作为一名返乡工作的年轻人,李丰说,希望本土的大学生能学成归来,利用熟悉情况的优势,带着自己的所学去更需要他们的地方。" 向往更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追求,但也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年轻人可以回乡。现在乡村发展也越来越好,正如当时老书记跟我说的,乡村也大有可为。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一个很有意思的挑战。"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编辑 黄国梁 审核 王婷婷】

相关标签

乡村振兴 济南 研究生 脱贫攻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