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内,如何有效地复习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少不了。由黔学帮倾情录制的《2022 届高考备考攻略》,特邀了贵阳一中高三化学组教师彭怡老师,为大伙儿带来了细致的专题讲解,一起去接受知识的洗礼吧。
第七讲:化学
要想高考考得好 专题复习少不了
主讲人:彭怡
贵阳一中高级教师
贵阳市市级骨干教师
曾获得过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省级优质课二等奖
教学论文多次获省市级一、二等奖
指导多名学生参加化学竞赛获省级一、二等奖
在讲解中,彭老师结合近几年高考选择题的高频考点、传统考点和创新考点进行选择题小专题复习。
第一个小专题
化学与 STSE、传统文化
备考策略:
(1)汇集整理教材中出现过的物质的应用。
如:明矾的性质和用途,氧化铁的性质和应用,次氯酸钙的制备和用途,乙烯、乙炔的用途等。
(2)通过专题训练,发散联想,从生产生活热点、文献中提取有效信息。
如:冬奥场馆使用 CO2 制冷剂制冰、火炬 " 飞扬 " 中的氢燃料燃烧。
第二个小专题
化学计量及应用
备考策略:
(1)明确解答此类题型方法:宏观量→物质的量→微粒量。
(2)分类整理常考点和易错点。
如:22.4L/mol 的使用条件;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核素、无机物、有机物、化学键);最简式相同的物质(NO2 和 N2O4);可逆过程中微粒数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缺少条件的常见情况(溶液无体积)。
第三个小专题
化学反应及变化
备考策略:
(1)能分析有机物结构简式、分子式。
(2)熟记常见官能团的性质、反应类型。
(3)应用基元法、组合法分析原子空间相对位置,判断同分异构体。
(4)关注教材涉及典型有机物的制备和性质。
第四个小专题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备考策略:
(1)掌握各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正误判断,特别是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如:同浓度同体积 NH4HSO4 溶液与 NaOH 溶液混合:NH4+ +OH- = NH3 · H2O。
(2)能从不同角度认识反应。
如:物质变化角度、化学键变化角度、能量变化角度、电子转移角度。
第五个小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备考策略:
(1)以元素为中心,形成各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性质知识网络,构建各元素的 " 价 - 类二维图 "。
(2)采用对比记忆,同类型物质的性质列表汇总。
(3)物质特殊性质的识记,如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
第六个小专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
备考策略:
(1)做题思路和方法:一审 " 题眼 ",二推元素,三判性质。
(2)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相关知识,特别是短周期元素、主族元素及长周期中 K、Ca、Fe、Cu 等。
(3)特殊物质、特殊性质的识记。
第七个小专题
化学实验基础
备考策略:
(1)关注药品保存和取用、实验安全(安全标志识别和突发事件处理)。
(2)仪器的特征、分液漏斗的使用、防倒吸装置等。
第八个小专题
电化学
备考策略:
(1)重视基本装置的分析,根据真实情境迁移应用。
(2)加强常考点的备考,如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电子和离子移动方向、电解质溶液变化,离子交换膜的使用和定量计算。
(3)回归教材,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实际应用,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氯碱工业、电镀、电解精炼铜、电解冶炼铝等。
第九个小专题
电解质溶液
备考策略:
(1)掌握图像的分析方法,注意横纵坐标的含义,特别是多曲线分析。
(2)灵活应用常用方法,如电荷守恒、原子数目守恒、质子守恒等。
(3)掌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特征,熟悉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4)掌握 pH 的计算、水的离子积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及互相转化。
第十个小专题
反应机理分析
备考策略:
(1)提高陌生文本的阅读能力,提高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
(2)处理好已学知识与题目中提供新信息之间的关系。
(3)关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体及催化剂之间的变化关系;关注反应过程中物质、化学键、化合价的变化。
说完选择题的专题复习,主观题也需要采用大专题和小专题结合的方式进行复习,具体如下。
第一个大专题
化学实验综合题
备考策略:
(1)熟悉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找目的→想原理→看装置→完整操作→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2)加强实验语言的规范化训练,掌握常见类型简答题的答题模板和叙述要求。
(3)如遇到陌生问题不能顺利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再次审题,从题干中寻找信息并与学过的知识相联系,将知识迁移、变化、应用。
第二个大专题
无机综合题
备考策略:
(1)掌握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方法和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术语。
➤读题头,得目的,找原料,明产品。
➤看流程,清原理,写反应,定操作。
➤低成本,高产率,注环保,节能源。
(2)掌握信息型方程式,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方法。
(3)掌握原料预处理、核心反应、物质分离和提纯、回收利用的常见方法。
(4)掌握相关计算,如电离常数的计算、pH 的计算、Ksp 的计算、滴定反应的计算。
(5)掌握适宜工艺条件 ( pH、T、P ) 的选择。
(6)紧扣信息,抓住关键,就能顺着流程步步推进。
第三个大专题
原理综合题
备考策略:
(1)熟悉从复杂、陌生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
(2)了解复杂、陌生图像的分析方法,特别是横纵坐标轴的含义、多曲线含义的分析、数据的提取和计算。
(3)掌握相关定量计算的常用方法,如反应热、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压强平衡常数),具体来说主要是盖斯定律的计算、利用键能计算、利用三段式计算。
(4)掌握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影响结果。
(5)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每个问题间相对较为独立,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整题放弃。
第四个大专题
有机化学基础综合(选考)
备考策略:
(1)把握有机反应的框架,特别是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
(2)善于快速找到 " 题眼 ",注意特殊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3)熟练掌握有机物的化学用语及化学专用字词书写准确。
(4)掌握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目判断。
(5)掌握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或多法结合推断。
(6)读懂且能应用题给信息,模仿迁移新信息与所学知识融合使用。
第五个大专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选考)
备考策略:
(1)整理汇总金属、非金属元素的常考点,如金属元素侧重于核外电子排布、价层电子排布、电离能、配位键、络合物、晶体结构等;非金属元素侧重于杂化方式、空间构型、氢键、熔沸点、化学键类型等。
(2)掌握常见规律和特殊考查点。
(3)掌握解决本题的常用方法。
➤定性方面:判断化学键类型、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价层电子对数、分子极性、熔沸点高低、微粒空间构型等。
➤定量方面:判断晶胞组成(均摊法和比例法)、以密度为中心的计算等。
在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彭老师还结合学生实际,从训练以及考法出发,为大伙儿整理了备考策略。
备考策略之限时训练
1. 限定时间
建议将平时训练当作模拟高考,并在快速解题中提高正确率。在限时训练中一要检测知识的全面性、准确性、深刻性,方法的熟练性和运算的准确性,发现知识点的某些不足或空白,以求复习时有的放矢。
2. 先限时训练,后对答案
限时模拟练习时应该先模拟高考完成整套练习,最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甚至可以记录时间及分数,感受自己进步的过程。边看答案边做练习的过程是很难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快速有效提升的。
有同学反映对于知识点都清楚,但在考试时总是由于粗心造成失分,其实所谓粗心就是同学们在审题答题上不够仔细造成的,如何不丢掉 " 粗心 " 造成的失分,接下来看看考法指导。
备考策略之考法指导
第一步:审 题
(1)标注关键词
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处(如过量、恰好、适量、等体积等)时,用笔做下标注,加深印象,提醒自己后面答题注意。
审出题目条件—— " 标准状况下、室温时、无色透明、酸性、碱性、短周期元素 " 等。
审出题目要求—— " 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一定能大量共存、可能共存 " 等。
(2)寻找相关知识点
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通过边读边想,寻找题目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点,包括主干知识和常考点的概念、公式。
(3)解读图表、图像
通过细细地读图,可以将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并充分地加以利用。如化学平衡题中的图像题,横纵坐标、起点、拐点、交点等特殊点,电化学题的图像题也要熟练判断电极及反应情况。所以在审题时敏锐捕捉、细心领会、仔细品味,能为我们准确、正确地解答题目做好铺垫。
第二步:解题
先 " 纵览 " 再 " 深挖 "、先 " 泛读 " 再 " 精读 "。从巨大的文字信息中去粗取精,抓住有效信息并挖掘隐含信息。文字较多的题干,借助流程图,串联解题信息。
在解题时注意草稿纸的作用,在草稿纸上也不要乱画,要有格式地书写,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解题的思路,还可以发现自己在解题时的思路及过程是否有错,也能节省时间,不需要反复运算。
第三步:答题 - 书写表达规范严谨
➤填 " 化学方程式 " 还是 " 离子方程式 "。
➤填 " 名称 "、" 符号 " 还是 " 代号 "、" 序号 " 等。
➤填 " 化学式 "" 分子式 "" 结构式 "" 结构简式 "" 最简式 " 还是 " 电子式 " 等。
➤容易写错的化学名词或术语中的字:" 羟、羧、醛、羰 "、" 脂 " 和 " 酯 "、" 氨 " 和 " 铵 "、" 溶 " 和 " 熔 "、" 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 " 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 " →、=、⇌、↑、↓" 等。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物质状态 "+""-" 号。
➤所填数值的单位 "kJ/mol"。
➤在做简答题时,意思表达要准备,回答的问题正面回答,完整、简洁。
最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模仿历年高考化学题参考答案和教材上的化学用语和文字叙述。
彭老师认为,二轮复习是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关键时期!
备考的过程虽艰难,但只要同学们在最后冲刺的时间,认真准备、细心总结,答题时沉着冷静、放松心态,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备战高考⑤ | 物理 · 贵阳一中名师带你 " 拿下 " 难点
来源 黔学帮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