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3-18
抗击疫情,兰州流调“跑”得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按照国家对新冠肺炎流调工作的要求,需要在‘ 2+4+24(小时)’的时间节点完成一次流调。面对此轮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疫情,兰州必须‘跑’得更快。"3 月 16 日,市疾控中心流调组组长、副主任医师陈继军对记者说。

变异病毒传染速度快

陈继军告诉记者,本轮由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非常快。面对动态清零政策,还要尽量避免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让社会面秩序井然。这给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是很大的挑战。流调工作人员需要第一时间锁定传染源头,摸排传染风险,控制住风险点,避免疫情蔓延、传播。

全面提高流调工作效率

此轮疫情发生后,为提高流调工作效率,市疾控中心立刻启动了应急机制,分流行病学调查组、检测组、采样组、消杀组、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开展工作,所有人员均闭环管理,在宾馆和工作单位之间两点一线。据介绍,当疾控中心接到一个阳性病例的报告之后,第一时间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充分发挥 " 三公机制 " 作用,公安、工信、疾控人员分别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展工作,通过公安、工信对大数据的流行病学调查,疾控通过面对面调查,立刻锁定疫情涉及的风险场所和传播的风险人群 , 并将这些已经锁定的风险人群和场所推送给所在县区。各县区接到报告后立刻对相关场所进行封闭,并管控风险人群,将病毒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避免扩散和蔓延。

跟病毒打了一场 " 时间战 "

陈继军告诉记者,在一次凌晨两点发生的疫情中,疾控中心第一时间把阳性报告涉及人员的信息推送给公安部门,由他们落实人员的基本信息情况,以及所在的位置。随后立刻通知街道社区的管控人员,封锁现场。疾控的流调专员在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疫情场所后,立刻推送给所在县区流调专班,实现一边流调一边封控。同时,派出采样队伍,对这些场所和人群进行采样、复核。如果是阳性病例,立刻转运到定点医院隔离集中治疗。

据介绍,按照国家对新冠肺炎疫情流调工作的要求,是按照 2+4+24(小时)开展工作,也就是发现疫情后 2 小时到达现场,4 小时内调查完核心信息,24 小时完成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面对此轮疫情的特点和变化,全体工作人员全面提高流调工作效率,跟病毒打了一场 " 时间战 "、" 阻击战 "。在 2 个小时内完成风险场所和风险人群的锁定,推送到相关的管控部门,12 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一份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同时,立即将这些风险人员转运到集中隔离点,避免他们接触更多的人,这样就减少了密切接触人员,为疫情的控制争取了时间。

据了解,参与流调的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很大,他们值完一个夜班后,第二天不能下班,还要花 12 个小时的时间,完成前一天的流调报告,连续工作 36 个小时成为大家的工作常态。

采访中,陈继军还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 1 米的社交距离,这是目前预防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好办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亚斐

责任编辑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张亚君

相关标签

疾控中心 兰州 新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