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 · 2021 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 在北京举行。
与此同时,正式公布 2021 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最终入选的 6 个田野考古发掘项目。分别是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商代遗址、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湖北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甘肃武威市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等 6 个考古项目。
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地处祁连山北麓,主要分布于武威南山区南营水库以西,冰沟河与大水河中下游北岸的山岗之上。
自清朝末年起,该墓葬群被人发现,1945 年夏鼐、阎文儒等先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与研究,截至 20 世纪 90 年代,墓葬群已出土墓志九合,各类珍贵文物数百件。
近年来,随着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的考古发现,使人们对该墓葬群的布局及相关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为推动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保护与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联合陕西师范大学、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及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天祝县博物馆等地方文博机构组建吐谷浑考古项目组,对该墓葬群展开了持续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及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经发掘研究确认,该墓葬群规模宏大、年代明确、内涵独特。
2019 至 2021 年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通过多学科合作、系统区域调查和科学发掘,对该墓葬群布局、文化内涵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中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和墓志文字,为研究唐代吐谷浑家族谱系、吐谷浑墓葬及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也为研究和复原唐代高等级墓葬及其葬制葬俗等提供了重要借鉴,还丰富和拓展了丝绸之路物质文化资料,对推动唐与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关系史、交通史、物质文化史、工艺美术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近三年来关于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创造了唐代考古的多个首次:首次发现唐代白葡萄酒实物遗存、木质胡床、成套铁甲胄、六曲屏风、大型木质彩绘床榻、笔墨纸砚、木列戟屋模型;首次确认吐谷浑文、吐谷浑篷子氏家族墓地;首次发现如此大量且保存完整、种类多样的唐代丝织品。
最为重要的是该墓群的发现,让我们能够从文字或实物层面,生动揭示吐谷浑民族自归唐以后近百年间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并从中窥见归唐吐谷浑人思想观念、物质生活、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为推动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大遗址群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基础;为丝绸之路文化系统的丰富和完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为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实施提供了学术支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图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责任编辑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张亚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