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哈尔滨记者 刘菊
为了市民加强自身健康管理,哈尔滨日报社联合哈尔滨市卫健委开启 " 加强自身健康管理,防疫‘心’知识 " 专栏。今天,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七疗科医生廖彦萍。她表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做到身心共同防护。为帮助孩子们正确进行心理防护,廖彦萍分享了健康锦囊。
廖彦萍介绍,当正常生活节奏突然出现变化时,人们出现情绪起伏是正常的,尤其是青少年。因为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他们可能会出现无聊、烦躁、易怒等情绪 ; 也可能会变得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等 ; 而在人际交往上,易产生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对此,家长不用过分担忧,及时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即可。
学生如何做好自身心理防护 ? 廖彦萍建议,首先要做到劳逸结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共同制定好学习计划。居家线上学习期间,要做好详细规划,规律生活作息,划分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屏蔽电子产品的干扰,按照日程表安排每日的生活学习,给孩子更多的生活掌控感。可以让孩子学习做一道菜,学习使用日常家电,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让自己有所成长,这样也减少了家长的担忧,能安心工作。同时可以在家里或者空旷的户外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研究表明,每日进行 30 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能有效缓解抑郁及焦虑情绪,例如跳绳、仰卧起坐、健身操等,增强自身免疫力。
其次孩子要学会调适心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要及时察觉自己是否出现焦虑紧张或者觉得空洞无聊,通过与他人倾诉方式抒发,或者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缓解。允许自己存在负面的情绪,不需要一味排斥它或者进行自我贬低。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如自我暗示,告诉自己 " 虽然生活节奏改变,但我可以重新制定计划 "" 我相信我可以照顾好自己 " 等。通过肯定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同时,孩子们可以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络,倾诉自己心情,通过视频聊天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家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变多,可以多和父母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以往的趣事,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走进彼此的内心。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
廖彦萍提醒,孩子们也要学会及时求助,出现自己无法调节的不良情绪,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和睡眠时,加强与父母、老师的沟通,家长、老师也可帮助孩子一起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