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 · 2021 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 在北京举行。正式公布了 2021 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 6 个、入围项目 6 个。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甘肃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入选,张家川县圪垯川新石器时代遗址入围,创下我省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最好纪录。
(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墓葬位置及分布图)
至此,我省共有 4 个项目入选年度 " 中国考古新发现 ",分别是临潭县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2008 年)、张掖西城驿遗址(2013 年)、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2014 年)、甘肃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2021 年),2 个项目入围年度 " 中国考古新发现 ",分别是甘肃宁县石家东周墓地(2017、2018、2020 年)、张家川县圪垯川新石器时代遗址(2021 年)。
与此同时,正式公布 2021 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最终入选的 6 个田野考古发掘项目。分别是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商代遗址、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湖北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甘肃武威市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等 6 个考古项目。
(慕容智墓出土的铁甲胄)
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地处祁连山北麓,主要分布于武威南山区南营水库以西,冰沟河与大水河中下游北岸的山岗之上。近三年来关于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创造了唐代考古的多个首次:首次发现唐代白葡萄酒实物遗存、木质胡床、成套铁甲胄、六曲屏风、大型木质彩绘床榻、笔墨纸砚、木列戟屋模型;首次确认吐谷浑文、吐谷浑篷子氏家族墓地;首次发现如此大量且保存完整、种类多样的唐代丝织品。
(慕容智墓出土的鎏金银马具)
最为重要的是该墓群的发现,让我们能够从文字或实物层面,生动揭示吐谷浑民族自归唐以后近百年间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并从中窥见归唐吐谷浑人思想观念、物质生活、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为推动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大遗址群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基础;为丝绸之路文化系统的丰富和完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为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实施提供了学术支撑。
(慕容智墓志)
(张家川县圪垯川新石器时代遗址)
张家川县圪垯川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张家川县大阳镇,渭河支流南河和松树河交汇处。2021 年发掘清理包括仰韶、齐家、汉代、宋明时期遗迹 950 余处。仰韶时期遗存自仰韶早期延续至仰韶晚期,发现了仰韶文化早期大型环壕聚落,面积 8 万平方米左右。仰韶早期史家类型壕聚落是黄河流域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较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仰韶文化早期环壕聚落之一,代表了仰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表明陇西黄土高原是仰韶文化发展的又一中心,证实该区域在中华文明起源进程和社会复杂化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仰韶文化早期大型粮仓及粟黍遗存的发现,对探讨仰韶早期中国北方地区粟黍农业的建立及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图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