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3-19
深晚报道丨这种药能阻断新冠进展! 复旦-深圳三院联合团队证明口服羟甲香豆素治疗新冠安全有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于文强教授团队,联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团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放射科单飞主任团队等,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发现新冠患者体内透明质酸升高与新冠病程进展的相关性,并找到了一种通过抑制透明质酸合成进而阻断新冠进展的口服药物——羟甲香豆素,并在临床试验中进一步验证了该口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月 18 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据悉,这是该联合团队继今年 2 月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电子生物医学》)上发表新冠关键致病因子 " 人也序列 " 激活透明质酸合成酶基因并诱导透明质酸积累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方案》明确 " 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因此科学评估新冠患者病情的进展成了公众迫切关心的问题。卢洪洲教授介绍,肺部毛玻璃样病变是新冠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此前联合团队的研究提示肺部毛玻璃样病变可能由透明质酸在肺部的累积导致,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 120 名新冠患者肺部损伤的质量和体积,证实了透明质酸与肺部毛玻璃样病变的初始形成有关。

为了进一步阐明透明质酸与新冠临床症状的关系,联合团队分析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158 名新冠患者的透明质酸与典型的新冠临床指标间的关系。发现在健康人和轻型新冠患者中,血浆透明质酸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一旦进展到重型,血浆透明质酸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证实血浆透明质酸水平与新冠重症进展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鉴于血浆透明质酸含量的检测是临床检验科肝纤四项的常规检测项目,在临床开展起来没有任何障碍,也不需要添加任何仪器设备,因此,卢洪洲教授强烈推荐新冠感染者开展血浆透明质酸的监测,不仅为科学精准地判断新冠患者病情进展保驾护航,同时也为新冠感染者的分流和分层就诊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于文强教授表示,在前期新冠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现透明质酸的水平与新冠病情进展存在相关性,于是团队希望寻找一种可抑制透明质酸合成并阻断新冠进展的药物,经过细致的搜索,终于找到了一款药物——羟甲香豆素。羟甲香豆素并不新,而是一款国内用来治疗胆结石的药物,药理毒性低,可口服,安全性极高。

为了进一步评估羟甲香豆素是否可以有效地缓解新冠患者的临床症状,研究团队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招募了 144 名新冠患者,其中 94 名患者口服羟甲香豆素,另 50 名患者采取常规的新冠治疗策略。对于所有住院小于 14 天的患者,口服羟甲香豆素后肺部损伤显著改善;对于住院 14 到 28 天的患者,口服羟甲香豆素组的肺部损伤的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于住院 28~35 天的患者,口服羟甲香豆素患者肺部病变改善比例为 86%,对照组中仅为 45%。总体来看,口服羟甲香豆素的患者中有 89% 出现肺部病变消退,而对照组中只有 42%。单飞主任进一步表示,CT 结果也证实,与对照组相比,口服羟甲香豆素后新冠患者肺部病变明显改善。

羟甲香豆素 " 老药新用 " 效果良好,为缓和当前紧张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带来新的希望。卢洪洲教授表示,正在积极联络香港地区以及海外,筹划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检验该口服药物的有效性,为新冠的治疗和常态化防控提供有力武器。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通讯员 深三院

相关标签

新冠 文强 医疗 新冠病毒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