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下第一个去您家拆线、采核酸。"
3 月 18 日 14 时许,住在宝安一封控区的曹先生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是一名他还不知道名字的医护人员发来的,短信里说将会上门为他拆线和采核酸。妻子文女士也没想到,昨天 " 只是试着给医护人员说了一声,人家就记在心上。"
▲ " 等下第一个去您家拆线、采核酸 "
2 个小时后,这名医护人员提着工具箱如约而至,给曹先生刚动过手术的膝盖进行拆线处理,并对曹先生一家人做了当天的例行核酸采样。随后文女士把这段经历发到了朋友圈,引发了众多关注。
这位医护人员到底是谁?文女士又对医护人员说了什么?深晚记者联系上了当事人,还原了这段发生在特殊时期的感人故事。
居家隔离遇到术后拆线
全能大白伸出援手
3 月 14 日,居住在宝安中心区某小区的文女士一家由于同小区楼栋出现密切接触者,开启了 14 天的 " 封控 " 生活。
丈夫曹先生两周前做了膝盖的关节镜手术,最近刚好是拆线的日子。按照正常治疗程序,曹先生需要到医院去拆线。但身处封控区的曹先生出门有诸多不便,不仅要出动救护车,还得穿备好一整套防护服,由专人护送至医院。
" 太麻烦了,我和先生当时挺为难的,实在没办法,要不我自己给先生拆线。" 这段时间文女士深感医护人员、志愿者和物业人员的辛苦不易,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曹先生跟主治医生通过电话、视频咨询,医生发现伤口处有发炎、红肿症状,可能要采取其他其他医护措施,建议通过专业医疗人员现场诊断,再决定是否拆线;此外,医生不建议个人拆线。
这下文女士陷入了 " 两难 " 境地。3 月 17 日,当医护人员像往常一样上门采集核酸时,她小心翼翼地问医护人员:" 我先生的腿做了手术,到了拆线日期了,现在封控期间出行不便,去不了医院,如果出现感染情况,后续伤口会不会很难处理?"
医护人员也听出了文女士言语中的为难和请求,采集完核酸后,便主动帮曹先生诊断了伤口,说:" 已经符合拆线标准,明天我来做核酸,到时候我再带上拆线用的工具,来帮您拆线。"
3 月 18 日 14 时许,医护人员给曹先生发了消息:" 等下第一个去您家拆线、核酸。"16 时许,医护人员如约而至,并严格按照防疫卫生标准进行拆线," 当时我觉得特别感动,就这么小一件事儿,可医护人员记心上了,尽自己最大努力满足了我们封控区居民的需求,帮助我们解决了困难。" 文女士说。
▲ " 大白 " 为居民拆线
当她将这件正能量的事分享在朋友圈后,有人一眼认出这位医护人员便是宝安中医院(集团)海旺社康中心的洪少哲;也有人表示,医护人员事无巨细、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很多人内心流淌出一股暖流,也更加坚定了信心," 再难熬的日子也一定会过去。"
▲ " 大白 " 为居民包扎伤口
" 能帮到他们,我也很开心 "
3 月 19 日,深晚记者联系到这位暖心 " 大白 " 洪少哲,她上午刚结束在管控区的核酸采集工作。回想当时,洪少哲表示没想那么多,考虑到曹先生已经术后 16 天了,而一般关节部位的拆线时间是 14 天左右,在观察他伤口情况后,便答应曹先生回去请示一下科室主任,明天上门采核酸的时候再帮他拆线。
▲文女士与护士的聊天截图
为了减少感染,洪少哲第一个便前往曹先生家去给他拆线、采核酸。尽管隔离管理等防疫举措对生活带来了不便,但洪少哲认为,作为医护人员,这只是她应该做的。
" 能帮到他们,我也很开心。" 洪少哲表示,疫情当下,守望相助,居家隔离居民有就医困难情况下,作为医护人员应当想办法去解决他们的困难,主动把健康服务送到居民身边,用实际行动做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 " 大白 " 为居民采集核酸
连日来,深圳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正上演着那些星光点点的善意,那些居民之间的互帮互助,群众与医护人员、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理解,那些为对方着想的温情,终将使我们冲破疫情的阴霾,迎来鹏城的春暖花开。
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 受访者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