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3-22
广东推出十年“卓粤”计划 在13个重点领域开展研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近日,广东省科技厅在官网公布了《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 " 卓粤 " 计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其中提到,要围绕 13 个重点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并推出 8 个重点任务。

聚焦 13 个重点领域核心科学问题

《意见稿》提到,要立足国际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围绕量子科技、脑科学与类脑、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前沿基础新材料、新一代通信网络、未来计算、先进制造、合成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绿色低碳能源、资源与环境、现代种业、数理与前沿交叉等 13 个重点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加快取得一批前瞻性、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

与此同时,将基础研究体制机制 " 破冰 "、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 " 开源 "、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 " 筑基 "、高水平学科 " 登峰 "、行业领军企业 " 强基 "、" 百千万 " 青年科技人才 " 育才 " 等 8 项内容列为重点任务。

" 开源 " 部分提到,将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持续扩大省市、省企联合基金的规模,争取到 2025 年省内联合基金总投入达到 5 亿元 / 年。鼓励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加大基础科学研究投入。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投向基础研究的新模式,鼓励社会组织及个人通过捐赠、设立基金等方式支持开展基础研究。

" 育才 " 部分指出,要培养百名卓越青年科技人才、千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万名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0% 以上由青年科研人员牵头承担,累计支持 20000 名以上新生青年科技人才参与基础研究,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

初步建成基础科学研究高地

到 2025 年,全省基础科学研究新体系更加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更加优化,开放合作新格局更加完善,初步建成全国领先的基础科学研究高地。

具体体现为,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R&D)经费比重达到 10%,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比重超过 1/3,形成财政、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基础研究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集群。全省进入 ESI 全球前 1% 的学科超 140 个,进入 ESI 全球前 1 ‰的学科超 13 个。

基础研究平台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以实验室体系、大科学装置为核心,以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等为支撑的基础研究平台体系,在量子科学等战略领域建成 2 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

支持万名以上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基础研究,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形成衔接有序、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区域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稳居全国前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超 3 项,入选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成果超 3 项,基础研究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意见稿》提出,到 2030 年,全省基础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若干重要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R&D)经费比重达到 13% 左右,培养一批基础研究青年科技人才,建成支撑有力、体系完整、氛围浓厚、科学有效的基础研究生态系统,重大原创性成果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在重点领域获得若干 " 诺奖级 " 科学成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基础科学研究高地。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相关标签

基础研究 科学研究 基金 开源 医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