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2 月至今,南山区居家隔离人员增多,居民的各种健康问题和就医需求不容忽视。如何在严格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满足 " 三区 " 居民的健康需求?在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健康 " 守门人 " 的守护下,这里发生的许多事情像春风一样充满了暖意。
临产早有预案 转运安全放心
" 医生,我妻子羊水破了,要生了!"2 月 22 日凌晨 2 时 17 分,被列为管控区的南山某小区里,怀孕已逾 38 周的黄女士羊水破裂。" 幸好此前区医疗集团大冲社康妇科医师秦兆阳有上门探望,细心交代过各种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办法。" 黄女士当即按照医生嘱咐,一面躺平抬高臀部,一面让家人打电话求助。
" 电话发我,救护车马上就到!" 社康专班值班医生钱兵得知消息后立刻申请 120 救护车协助其转运至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就诊。当天下午 4 时 50 分,宝宝出生,母子平安。
▲ 2 月 22 日出生的小天使。
据了解,在小区实施管控之后,南山区政府、区医疗集团等相关单位就安排了医护人员和街道、社区工作者对整个区域进行排查,对慢病患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一一记录在案。对于黄女士的情况,负责居家健康监测的区医疗集团社康中心早已建立专案,并安排社康医生多次上门观察情况、进行健康宣教,同时,提前向街道计生部门、医院报告,建立专项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孕妇在临产时能得到安全转运。
年轻时您保家卫国,年迈时您由我们守护
3 月 7 日,社区居民陈先生给区医疗集团社康全科主治医师段晓虹打来电话称,家中卧病在床的老父亲不能进食,希望医护上门更换胃管。虽然前一天晚上该区域已经解除管控,但医护人员每天都在核酸采样点忙碌,属高风险人群,而老人又有基础疾病,医护人员上门有一定风险。权衡再三,段晓虹向上级请示,并经家属确认后与社康护长袁鸿旋做好二级防护上门接诊。
▲段晓虹上门为抗战老兵做健康评估。
来到患者家中,段晓虹了解到,原来老人已经 96 岁高龄,是福建华侨,1942 年,17 岁的他成为一名抗日战士,而后的几十年驻守新疆,晚年才定居深圳。" 老人年轻时保家卫国," 段晓虹不由得肃然起敬," 而今您已年迈,当由我们守护您的健康。" 段晓虹仔细评估了老人的身体状况,测体温、听心肺、测量血压,然后由袁鸿旋为老人更换胃管。
插管过程中段晓虹不时给予老人鼓励,操作完成后袁鸿旋仔细交代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定时维护胃管及鼻饲液等,并告诉家属有问题随时打电话。家属感到十分温暖,在两人离开后还特意发来信息致谢。
远程协助封控区居民拔鱼刺
" 医生,我被鱼刺卡喉咙了怎么办?"3 月 1 日晚上 8 时,封控区里独自居住的李女士六神无主,她强忍着喉咙里的疼痛向封控区驻点值班医生洪顼淳求助,洪顼淳当即对李女士的情况进行远程评估。一方面,洪顼淳指导她通过吞咽口水、对镜子张开喉咙发 " 啊 " 声等方式,初步判断鱼刺位置,尝试刺激咽喉呕吐、轻咳、用镊子夹等方法拔出鱼刺。另一方面,他迅速申请 120 救护车准备将李女士转运至医院就诊;同时,委托封控区后勤保障人员给患者送去防护设备并电话指导其穿戴事宜。按照洪顼淳的指导,李女士几经尝试,终于把鱼刺抠了出来,总算有惊无险。
洪顼淳表示,像李女士这样突发紧急情况的患者,他们几乎每天都能遇到。由于小区处于封控状态,许多平日里很便捷的医疗服务都变得困难起来。为此,南山区医疗集团安排一名医生现场驻点,制定医疗救治工作指引,及时回应、协调解决居民的就医问题。同时,开通了两条暖心服务热线,由专人接听并登记居民诉求;建立了两个 " 关心关爱微信群 ",24 小时收集居民诉求,登记在册并安排人员积极协调处理。
深圳晚报记者 王雅萍 通讯员 雷雁凌 蒋雨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