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3-27
兰州市全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 让人民吃得放心。自 2016 年 6 月,兰州市被列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以来,我市坚决落实 " 四个最严 " 要求,以 " 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展示形象、群众满意 "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日常监管,深化专项整治,全域推进创建工作,全力保障群众 " 舌尖上 " 的安全。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喜人变化。如今在兰州," 光盘行动 " 深入人心,公筷公勺分餐制成为用餐新风尚;" 互联网 +" 智慧监管,让 " 阳光 " 洒进厨房,舌尖安全随手可查;冷链食品 " 入仓赋码 ",实现正向追踪、反向溯源,风险防范 " 不掉链 ";有关 " 食品安全 " 的宣传标语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 全市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达 85% 以上,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 互联网 + 明厨亮灶 " 舌尖安全随手可查

从后厨明档玻璃的 1.0 到 " 互联网 + 明厨亮灶 " 智慧管理的 2.0,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运用,使得我市的食品安全监管由 " 单一主导 " 迈向 " 社会共治 "。

在七里河上班的张先生想请客户吃饭,于是他点开了 " 陇上食安 " 中的 " 明厨亮灶 ",查看意向商家卫生状况,只见手机上清晰显示:在操作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洗菜、切菜、配菜,整个后厨备餐过程一览无遗。他还注意到,可以在 APP 上察看商户主体资质,对后厨的卫生状况进行评价。张先生坦言," 通过手机就能随时了解厨房用料、厨师操作及卫生等情况,这让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更有信心,对外出用餐也更为安心。"

同时,智慧监管有效解决了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监管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餐厅后厨和各种食材公示信息。在平时,该系统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不戴帽子、不戴口罩、抽烟、玩手机等违法违规行为实行智能自动抓拍,固定证据,并推送给辖区监管人员以及企业,便于监管人员开展针对性检查。

" 省局组织开发了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开发了执法端、商户端和公众端,也制定了明厨亮灶地方标准,大大提升了我们基层监管效力,同时也增加了监管工作及餐饮单位管理的透明度。在疫情期间,我们借助‘陇上食安’智慧平台开展智慧监管,发挥了较大的辅助监管作用。" 市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科科长杨晓莉说。

自 2019 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局统一安排,持续在我市开展明厨亮灶升级改造提升工作,打造 " 互联网 + 明厨亮灶 "2.0 版,在餐饮单位、学校、养老机构、医院等食堂、校外托护点等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打造 " 看得见 " 的厨房,推动厨房革命。目前我市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并网率已达餐饮总数的 36%,学校食堂实现 100%。

冷链食品 " 入仓赋码 " 保安全

防范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风险,是 " 外防输入 " 的重中之重。 2020 年 12 月,我市正式启动兰州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对兰州市范围内储存、销售、加工的进口冷链食品,进行集中抽样核酸检测、外包装消毒、登记赋码,从源头上杜绝防控漏洞,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记者来到位于皋兰县九合镇的兰州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准备入仓大货车消毒。据负责人满乐虎介绍,该监管仓库容 8000 吨,引进了目前国内最先进全自动消杀设备两套,设备可以实现消毒剂振荡雾化,对入仓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 360 度无死角全方位消杀。还加装了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工作人员不规范操作行为将实时抓拍,严禁违规操作。同时,实行闭环管理,工作人员封闭在总仓集中居住生活,未经许可严禁外出。

总仓严格执行 24 小时报备制度,凡进入总仓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提供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方可入仓。进入总仓后,经抽样核酸检测和外包装消毒合格,录入 " 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取得《兰州市冷链食品监管总仓出库证明》赋码后方可出仓,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

记者看到,来自西班牙的一箱箱冷冻猪脊背肉经过全面消杀后,工作人员抽检商品进行核酸检测,核对无误后再为每一箱商品贴上唯一性的追溯码。 " 入仓后每一箱产品都有一个唯一的追溯码。在用手机扫描追溯码时,所对应的商品名称、规格、批次号、保质期、生产厂商等商品信息,以及海关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杀记录等相关资质都会自动显示。监管人员和消费者还能通过扫码查询到商品的全程物流中转信息。" 满乐虎边介绍边向记者演示。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科科长赵震强表示,为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入仓后各项工作有标准可依,有制度可查,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兰州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管理制度》,并成立工作专班,派驻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轮流驻点监管,通过理顺各项管理体制,保障了总仓的顺利运转。截至目前,总仓累计赋码进口冷链食品约 234 万件,核酸检测采样约 58 万份。

餐桌文明风尚愈加浓厚

餐桌文明非小事,一勺一筷显文明。如今在兰州,不论是大中型餐饮企业,还是街头巷尾的小餐饮店,店内墙面、橱窗均张贴着 " 请使用公勺公筷 " 宣传语,餐桌明显位置摆放着 " 珍惜粮食,制止浪费 " 的小型标语牌,有关 " 文明用餐 " 的宣传随处可见。

同时,在市市场监管局的要求下,兰州市内各大餐饮企业专门定制了更具辨识度的公勺公筷,与顾客用的普通餐具区别开来,上餐完毕后,服务人员还会温馨提示顾客使用公筷夹菜,夹起的菜不再放回。在万达文华酒店,记者看到,该酒店提供的公筷是白色,私筷是黑色,从颜色上有明显的区分,使用起来不会混淆。

此外,兰州市众多餐饮服务单位主动为顾客提供 " 半份菜 " " 小盘菜 " 等服务,服务员主动提醒顾客适量点餐,为顾客免费打包。在悦宾楼酒店,楼层经理李浩平告诉记者," 我们店菜量比较大,为了避免浪费,很早就推出了半份菜,像烤鸭等特色菜品都可以点半份,价格也相应便宜很多。"

近年来,我市将餐饮单位 " 文明餐桌 " 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监管,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发布《公筷公勺分餐夹使用规范》地方标准、《厉行勤俭节约 制止餐桌浪费》告知书,发布公筷公勺、节约粮食、文明餐桌等公益广告 3036 条,印发宣传品 50 余万份,创建市级 " 文明餐桌食品安全示范街 "20 条," 文明餐桌食品安全示范店 "374 家," 餐饮示范引领企业 "19 家。通过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深入推进以 " 光盘行动 "、公勺公筷分餐制等文明用餐习惯,越来越多的市民积极响应,逐步养成了拒绝餐桌浪费、文明用餐的意识,吃不了打包带走已成常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郑丽君

编辑丨安周霜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食品安全 互联网 兰州 升级改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