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精微 , 致广大—— 徐悲鸿临摹伦勃朗《妇人倚窗像》修复研究展 " 从 3 月 8 日到 6 月 5 日在和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将跟随修复技师的脚步,以技术与人文交织的视角走近徐悲鸿的临摹之作《妇人倚窗像》,寻找此画背后关于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故事,从 " 精微 " 处感知徐悲鸿的艺术生涯的 " 广大 "。
徐悲鸿临摹伦勃朗《妇人倚窗像》为艺术家留欧研习美术、从画家向大师升华时期的重要作品。伦勃朗在绘画中对光影的处理,对散涂、平涂及厚堆技法的运用,都对徐悲鸿有着深刻影响,他本人也曾写道 " 时最爱伦勃朗画 "。该作品在几经转手的过程中,经历了托裱、补色、重涂上光油等多次修复,这些痕迹已然影响了作品的审美观感和保存状态。在画作完成 100 年之际,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材料与油画修复工作室通过红外成像、紫外成像、X 射线成像等非破坏性科学手段,对徐悲鸿临摹伦勃朗《妇人倚窗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作为近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影响了 20 世纪后半叶的美术史研究和教学。20 世纪 20 年代,在中国的油画教育体系还几乎是一片空白时,徐悲鸿就已接触了西画并受到了专业训练,且于不断勤学苦练后,在欧洲获得了一定声誉。《妇人倚窗像》为 1922 年徐悲鸿于德国柏林的临摹之作,原作出自油画大师伦勃朗之手,这张临摹画作不仅见证了徐悲鸿当时对西画的推崇,也展现了他心系祖国,试图利用西方绘画体系力挽国内美术界颓势的决心。
此画在赠送给至交、好友孙佩苍后,漂洋过海几经转手,现为和美术馆所藏。2022 年正值此画创作 100 周年之际,经由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材料与油画修复工作室精心修复后,这张具有代表性的临摹之作重回大众视野。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