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儿媳妇娶进门已经一个多月,湄潭县抄乐镇落花屯社区村民聂贵辉的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这份温暖,来自于乡里乡亲们明里或私下的称赞:老聂家这场婚礼办得简约而不失礼节;这份温暖,更源于亲朋好友的热情捧场:一共开了 50 桌酒席,每桌 10 个菜,荤素搭配,一点不浪费。
红白理事会简介
" 红白理事会就是我们的大管家!" 聂贵辉告诉记者,婚礼当天,墙上醒目地贴着理事会成员名单的公告。名单中,执行组、疫情防控组、车辆管理组、食品安全组、酒席管理组等各个小组成员及职责一目了然。
负责帮办聂贵辉家喜事的是落花屯社区红白理事会成员张德文,过去他是村里的固定 " 总管 ",各家红白喜事大多由他负责统筹。在他的记忆中," 车辆排成串、礼金堆成山 " 是当年盲目攀比的常情。
各村制定的村规民约
" 不比排场比奉献,不比面子比文明。" 抄乐镇下决心根治这个在农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 " 人情债 "。去年 8 月 20 日,抄乐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红白理事会章程草案并选举产生了红白理事会成员。《章程》共五章 14 条,对相关事项进行了量化——送亲(葬)的车辆不能超过 10 台,礼金不能超过 100 元,时间不能超过三天。为便于群众理解执行,当地干部用 " 车不过十、礼不过百 " 的简单话语来解释。
" 这次老聂家的送亲车辆只有八台。" 张德文告诉记者,自己也只随了 100 元礼金,大家同村相处,礼轻情意重,关系才能相处得更长久。
红白理事会拟写的红黑榜
站在一旁的理事会成员伍华燕连连点头:" 过去人情大似债,头顶锅儿卖,一年下来几十场,实在有些吃不消。"
红白理事会的出现,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让农村的人情往来有了规范,当地群众说,程序虽然简单,但交流更多了;礼金看上去少了,人情味却更浓了。
湄潭县抄乐镇铜鼓井 林明摄(贵州图片库发)
如今,抄乐镇的红白理事会已经在湄潭全县推广,共建立红白理事会 137 个,持续涵养淳朴民风,倡导时代新风,厚植文明乡风,让湄潭农村的风气焕然一新。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