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哈尔滨记者 杨艳
" 支援小达人 " 这是同事对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内二护士邢瑜南的昵称。每当有重要支援任务的时候,都能见到邢瑜南那娇小的身影。用她的话说:" 科里同事,不是年纪大就是身体不好,我是党员,还是内科二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关键时刻不上,什么时候上。" 这一句句朴实无华的体现一位医务工作者的担当。核酸采样室 244 天、巴彦二次 23 天、平房 17 天以及数不清的社区采样和接种疫苗任务,都是邢瑜南的支援轨迹。这一次邢瑜南接到前往机场进行核酸采样任务,归期未定 ……
2022 年 3 月,市中医医院接到市疾控机场核酸采样的任务后,身为党员的邢瑜南,又随着 " 中医大白 " 队伍,踏上了前往哈市太平国际机场的路上,进入了全民抗疫的大潮中。
严防输入,机场口岸成为防疫的另一个主战场。穿上防护服,邢瑜南就是一名战士。她与其他同事都是每天早上 7 点前到市疾控集合,乘坐机场通勤车来到疫情防控点,开启一天的战 " 疫 " 模式。邢瑜南与队友们的任务是为到港的国内、国际航班人员、机组人员以及机场工作的相关人员采集核酸,每天要承担 4000 多人的采样任务。但随着疫情形势严峻,在支援的第二周,机场便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需增加核酸采样频次,那就意味着大家每天的工作量要达到 8000 余人次。
把好疫情防控输入第一道线,累点算什么?每天上岗前,邢瑜南与队友们需要提前到达机场公寓穿好防护服,然后乘坐机场专用大巴把我们送到核酸采样点。穿脱防护服很耗时间,所以大家每天都是早早到达机场,仔细做好准备工作。机场客流大,每天上午,每组医务人员都要完成上千人的采样工作。从早上 8 点开始,到最后一个乘客检测完毕,大家 6 个点位,1 分钟不停歇,每组排队的长龙最长可达数百米。
每天上午的工作完成后已是 12 点多,中午简单的休整过后,全体医务人员又投入了下午的采样工作中。每天工作量很大,但是所有人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消毒采样,没有半点马虎。一旦碰到航班晚点,还有可能延迟下班。结束了一天的采样工作后,还要将采集的样本送回市疾病控制中心。
虽然每天都能踏上回家的路,但支援期间无休息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工作量,每位同事都承受着常人想象不到的辛苦。穿着防护服工作已成为常态,可每每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被汗水打湿的衣物经冷风一吹,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刺骨的寒意。之前还有医院同事在支援时,因为着急执行别的任务,脱下汗水未干的防护服,不小心得了面瘫。从此之后大家小心地保护自己,不为别的,就怕自己生病,影响整个团队。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归期未定,邢瑜南与队友们的工作仍在继续。在疫情防控工作任务中,她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铿锵誓言,用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向疫情发出胜利的 " 号角 "。崎岖路,长情在,春天总会到来,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疫情终会散去,生活总会回归正常。这就是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为守护哈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幸福安宁贡献的一份绵薄力量。
编辑 于赛楠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