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结了愈演愈烈的校外补课竞赛,遏止了校外培训在资本作用下的疯狂扩张,教育回归了本真,学生学业负担变轻得以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人这样评价已落地 7 个多月的 " 双减 " 政策。
" 双减 " 要 " 减 " 也要 " 增 ",给应试教育降温,同时也要给素质教育增温。学校教育如何 " 提质增效 "、如何真正缓解家长的焦虑、良好的教育生态如何构建等深层次的问题成了社会关切的焦点,贵阳市各中小学校进行了有益尝试。
减法:减去过重的学业负担
" 双减 " 要做 " 减法 ",即减负纠偏。减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纠正培训行业野蛮生长带来的教育功利主义倾向。
作业和考试,是每一名中小学老师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一件事。2021 年末,在贵阳市 " 双减 " 政策实施之后的首个寒假,期末考试和寒假作业被 " 玩 " 出了新花样,学生在 " 玩 " 中乐、在乐中 " 学 "。
南明区四喜巷小学探索期末乐考,打破唯分数论,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而是化 " 考 " 为 " 游 ",化 " 结果 " 为 " 过程 "。一年级期末考试设置了 " 蚂蚁要回家 "" 猴子来找茬 "" 串珠子 " 等 9 个闯关游戏,孩子们在不同的闯关项目中 " 过关斩将 ",玩得不亦乐乎!
" 双减 " 后的首个寒假生活也变得更有意义:课本作业少了,实践性作业占比多,兴趣培养取代学科培训。
另外,曾经的学科类培训已经被美术、口才培训、书法、编程等取代,不管是培训机构还是家长,都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娃儿终于在寒假有时间学画画了,以前寒假都是背着沉重的书包去参加各种校外辅导班,现在大家都不卷了,我们家长也松了一口气。" 家住乌当区的石女士说。
同时,记者注意到,针对校外培训乱象,贵阳市各区市县教育局加大检查力度,推进 " 营转非 " 规范培训机构经营,有效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减少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精力的消耗。例如,观山湖区加强部门联动对违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全覆盖的持续治理,共下达《停止办学通知书》121 份,依法查处 15 家无证无照、106 家有照无证违规校外培训机构,拆除违规虚假广告 139 个;2021 年南明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总数 273 家,通过 " 引导性治理 " 方式,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机构的压减率 91.1%,截至目前,学科类的培训机构 43 家,压减率达 94%。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场景。
加法:教育质量提质增效
" 双减 " 政策的推行开启了教育新篇章,回归校园后,考验的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提质增效。在给学生 " 减负 " 的同时,在提高课堂 45 分钟的教学水平和效率,以及强化作业设计能力方面,不少学校已经做了很多研究、探索和尝试。
在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从今年 3 月份开始逐步推进全校教师参与 " 三个一 " 教育教学工作。" 三个一 " 即:一节公开观摩课、一次教育教学微讲座、一份高质量学科试卷。以此严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
3 月 9 日上午,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两节精彩生动的公开观摩课正在热闹展开,陈桂莲老师围绕授课内容《从 " 贞观之治 " 到 " 开元盛世 "》,从时间演进顺序讲授课文内容,清晰明了地向同学们讲述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事件,听课老师和学生对其教学方法及课程容量予以极高评价," 通过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述,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影响中华千年的‘贞观之治’是一个多么辉煌的时代,相对于历史书上简短的一句话,对历史的理解更丰满了,收获很大。" 学生严思涵说道。
均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 双减 " 的最终落点,是实现教育减负提质,是回归教育本真," 五育并举 "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此,贵阳市各中小学进行了探索。
3 月 20 日下午 4 时,记者在南明区贵溪路小学校园看到,"5+2" 课后服务时间已经开始,每个班级都有两名老师在岗,面对面指导学生,大多数班级的学生正在忙着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动作快的学生已开始看课外书、下象棋、打乒乓球、跳绳或是参加数独游戏,丰富的课后生活让孩子们绽放笑容,整个校园也变得热闹起来,朗读声、篮球进筐声和运动场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
同样,在南明区第二实验小学,为积极落实 " 双减 " 政策,该校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利用课后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其中包括京剧、舞龙、衍纸、扬琴等传统文化社团;侗族大歌、花棍舞、芦笙舞等民族社团;足球、啦啦操、舞龙等体育社团;小提琴、口风琴、合唱等音乐社团;建模、种植、软硬笔书法等手工社团,共 38 个社团,全校 1478 名学生根据不同学习需求,走进相应社团。
南明区山水小学也开设了插花、侗族大歌、古典舞、机器人编程、吉他、射礼、声乐、武术、小主持、尤克里里等特色课程,正如山水小学校长董海英所说:" 对于孩子们来说,在小学六年的时间内,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特长,如写字写得好,乒乓球打得好,敢上台演讲等等,这都是他们往后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回归教育的 " 双减 " 是始于教育但不止于教育的一场观念变革,教育生态的重构依托的不仅是改变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教育要素的观念,更要改变全社会的成功成才观念。正如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王婧所说:" ‘双减’只是一个开始,它还将持续性探索如何培养、选拔尖端人才,满足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孩子的成才不能只有一条路,只有全社会的各种门路都打开,让学生能够在各条道路当中都能成才,这样才能为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和环境,真正使我们的教育回归本真。"
" 双减 " 对教育生态的重构依然在路上。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曾静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