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分钟的网上课堂,如何达到 " 短时高效 "?日前,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岸小学组织了为期两周的线上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活动以观摩一至四年级 8 位语文教师的线上教研课为主,旨在研究当前疫情背景和技术条件下,教师通过哪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在网络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一年级由胡珊珊和张莹莹两位老师同课异构《我多想去看看》。胡珊珊以 " 学生已知的 "" 学生未知的 "" 学生跳一跳能做好的 " 三个维度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重点,胡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运用个人语言积累,接近对于情境的理解,并将理解带入朗读中,及时积累、运用词汇。张莹莹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并抓住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完成 " 指导读好长句子、学习带感叹号的句子 " 的教学目标。
二年级《千人糕》的课文和汉字均十分有趣。吴莎莎老师多角度地引领学生走进汉字世界,并通过 " 熬 " 和 " 熊 " 的四点底对比,用讲故事的方法感知其不同含义和渊源变化;通过视频示范汉字和 classin 平台的互动性,指导点评学生书写,让网课更扎实高效。陈美琳老师从父子对话中提炼出 3 个问题,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让同学们联系生活,适时拓展《朱子家训》和《淮南子》的相关名言,作为课外补充积累。
《守株待兔》是寓言故事,三年级备课组长刘婧将知识点的渗透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文言文句子的学习上,采用情境学习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陈建蓉老师设计了大量有趣的互动和启发式的提问,以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了解深藏于寓言中的哲理。
诗歌《绿》风格清丽,充满生命力,古锦榕老师以 " 诗歌围绕绿写了哪些内容 " 来引导学生根据重要词语和句子,进行独立思考、探究。学生通过每一小节提炼一个关键词,对诗歌的脉络有了清晰了解。陈颖老师采用跟读音频、 " 老师范读、师生配合读、小小领读者 " 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乐于在屏幕前大声读诗。
该学校校长韩晓宏对课堂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一个提供知识的课堂,不如一个给孩子们试错、探索的课堂。老师的角色不光是解决问题,还要给学生在课后寻找答案、形成思维的机会和展现平台。学校副校长张志林建议老师对课堂上的核心问题多加斟酌,促进学生有价值地学习。
深圳晚报记者 王秋婷 通讯员 胡珊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