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试验区自设立以来,一直担负着先行先试、深化改革的使命。过去一年,试验区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突出特色金融赋能,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华侨产业母基金、华侨板、大宗商品服务平台、助企贷等平台服务功能,着力打造 " 侨 " 字特色金融机构集聚区,金融开放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跨境金融业务实现 " 零 " 的突破
在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支持下,华侨试验区充分发挥 " 试验田 " 和桥梁作用,有序推动跨境金融创新在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先行先试。
今年 3 月 18 日,华侨试验区实现跨境融资业务 " 零 " 的突破——牵头中国银行汕头分行联手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辖属自贸区分行,成功办理粤东地区首笔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金额 1 亿元人民币,实现境外金融机构配置境内优质资产的需求,同时满足了境内金融机构腾挪规模,加大对实体企业投放的需求。
不仅如此,工行汕头分行还成功落地首个 FTN 账户,该账户是工行系统内非珠三角地区首个 FTN 账户,为后续的 FTN 账户结售汇、贸易融资等业务迈出重要的一步。
自成功办理首笔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以来,该项业务规模已扩大到 8 亿元左右,对华侨试验区探索跨境金融创新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下一步有序推进跨境金融落地、打造跨境投融资平台积累实践经验和创造更有利的政策条件。
" 助企贷 " 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华侨试验区在全国首创出台 " 助企贷 " 金融扶持政策和配套办法,由财政出资 5000 万元作为信贷风险补偿资金,通过与 4 家银行合作,为 " 华侨板 " 挂牌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一年来,华侨试验区继续做强做大 " 助企贷 " 项目,着力将 " 助企贷 " 打造成为粤东地区政府风险补偿金的示范项目。
今年 1 月,华侨试验区直管区一企业向市 " 政企直通车 " 平台寻求帮助,反映融资难等问题。华侨试验区财金局牵头 " 助企贷 " 尽调机构对该企业实地走访调研后,就企业情况与多家银行机构进行沟通协调,帮助企业融资 500 万元,有效缓解了融资难题。近日,华侨板挂牌企业汕头市康元智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 " 助企贷 " 融资项目 200 万元贷款,有效缓解该企业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是 " 助企贷 " 运作以来首单针对华侨板注册挂牌农业企业普惠金融的实践。
截至今年 9 月底," 助企贷 " 累计帮助 90 家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共约 3.7445 亿元。
发挥供应链金融优势助推项目建设
据介绍,华侨试验区平台公司汕头市东海岸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和横琴粤科母基金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共同设立的华侨母基金,重点投资华侨试验区九大都市产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创新产业。并且,利用华侨母基金及其子基金以参股投资为引线,结合招商引资政策,吸引被投资的企业进驻华侨试验区。
截止目前,科创子基金已投资项目 4 个,合计投资金额 4155.85 万元。其中华侨试验区一个本地项目在创业板 IPO 注册已获证券会同意,计划于今年底上市,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华侨试验区还积极打造华侨试验区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以 " 一平台,两试点 "(即华侨试验区大宗商品服务平台和两家供应链金融试点企业)为核心,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供应链服务产业发展,为供应链金融公司、金融机构和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华侨试验区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对现有的在建政府项目进行摸查,在财政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由供应链企业向施工方提供材料代购服务,为试验区探索打造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样本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力保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展,也为政府投资项目多层次融资提供参考经验。
集聚金融资源支持试验区加快发展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条例》将于下月开始施行,条例明确指出,华侨试验区支持金融对外开放与跨境金融合作,试点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和监管创新,推动现代金融产业发展。华侨试验区推动股权市场建设,发挥其作为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平台的作用,发展创业投资,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企业直接融资服务力度。同时,华侨试验区鼓励金融机构或者组织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金融机构或者组织与产业链核心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加强信息共享,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构建上下游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和信用评估、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探索,步履不停。华侨试验区表示,下来将大力推进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加快金融资源集聚发展,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让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贡献 " 金融力量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