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3-31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江苏法院推出1+4专项行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遥)为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3 月 30 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召开 "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 "1+4 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并下发了专项行动方案。

近年来,江苏全省法院依法制裁失信、鼓励诚信,促进大量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仅 2021 年,全省法院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 23.39 万条,促进大量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删除失信信息 12.02 万条。各地法院在网络媒体、户外大屏、公交车地铁移动电视、社区集市公告栏等媒介广泛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积极探索 " 信用码 "、定制手机彩铃提示失信信息等新举措,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了有力的威慑。同时,全省积极探索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 " 活封 "" 活扣 "、设置信用惩戒考验期、企业信用分级、发放主动履行证明等措施,积极鼓励被执行人诚信经营、主动履行。

此外,江苏法院大力推进 " 执行转破产 " 工作,如吴江法院探索形成移得出、立得上、破得了的 " 执行转破产 " 吴江经验,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和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新沂法院提出 " 企业法人无终本 " 工作理念,要求对僵尸企业被执行人 " 应转尽转、当破必破 "。 2021 年,全省法院将 4006 家企业 " 执行转破产 ",成为企业破产案件的主要来源,一批失信企业彻底退出市场。积极开展 " 与个人破产功能相当的试点 " 工作,助力一批 " 诚实而不幸 " 的个人免除债务、纾困解难。

虽然相关工作不断完善,但当前的诚信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威慑作用有待充分发挥,一些有履行能力但逃避、规避、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虽然被纳入失信名单,但未受到应有的惩戒;" 执行转破产 " 尚未实现 " 应转尽转、应破尽破 ",一些失信企业沉积在执行程序无法彻底退出;大量符合退出失信名单条件的僵尸企业需要集中清理。一些企业被纳入失信名单后已注销工商登记或进入破产程序,或者已停产停业、无人管理,但未及时向法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造成失信企业的统计数据远大于实际数量等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江苏高院决定于今年开展 "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 "1+4 专项行动,目标是以企业信用修复 " 暖企 " 行动为牵引,以市场主体出清 " 助企 " 行动、善意文明执行 " 护企 " 行动、推进政务诚信 " 惠企 " 行动、执行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 " 安企 " 行动为支撑坚持公正高效规范文明执行,综合运用信用修复、教育督促、" 执行转破产 "、失信约束等措施,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对失信企业进行专项治理,推动江苏省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信用总体水平持续提升。

其中,企业信用修复 " 暖企 " 行动是 1+4 专项行动中的 "1", 也是整个专项行动的重心,全省法院将对注册地在江苏,且被江苏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 42000 多家企业进行全面专项治理。

为确保 1+4 专项行动保持正确的方向,起到预期的效果,江苏高院表示,各地法院要坚持严格依法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并重、坚持鼓励诚信与惩戒失信并重。

(编辑 范文静)

相关标签

营商环境 江苏 破产 吴江 企业信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