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是 " 一五 "" 二五 " 期间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 12 个工业城市之一。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经 " 十三五 " 期间持续发展,现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生物医药等为支柱且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呈现出以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 "3 区 " 为依托,以 8 个县区为载体的错位发展产业格局。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兰州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打造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 大数据 ) 四个千亿级和有色冶金、建材、烟草、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轻工及食品七个百亿级产业链延伸壮大工程。同时,坚持推进产业高端发展,积极引导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有色冶金、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食品及轻工产业、公共安全等产业集聚,让工业转型升级成为了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实施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项目 251 个,指导 57 户重点企业实施 " 三化 " 改造项目 153 个;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84 个、省级以上创新示范企业 38 户、省级战新产业骨干企业 48 家;累计认定省级 " 专精特新 " 企业 62 户,国家级 " 专精特新 " 小巨人企业 8 户;累计创建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41 户,指导 25 户企业通过国家 " 两化融合 " 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兰州获评信通院 5G 速率最佳城市;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2%……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坚持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紧盯产业链短板弱项,对重点项目组建管理专业团队,建立项目台账, 分类管理、分级推进。近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兰州市委市政府坚持 " 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振兴兰州制造 " 战略部署,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重振 " 兰州制造 " 为统领、以实施 " 三化 " 改造为抓手、以纾难解困为导向,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突破,持续加大 " 改旧 " 和 " 育新 " 力度,促进 " 兰州制造 " 向 " 兰州智造 "" 兰州创造 " 转变,全市掀起了大抓工业、狠抓实体的热潮。2021 年,全市工业固投同比增长 14.86%,全年共实施跟进工业和信息化项目 274 个,基本建成生研所新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生产车间、3.5 万吨 / 年特种丁腈橡胶装置、甘肃德福 2 万吨 / 年高档电解铜箔等 61 个重点项目。同时,围绕生物医药、石油化工、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 等产业凝练 92 个招商项目,全年报备绿色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细胞培养基研发及工业化生产新建项目签约项目 35 个,签约总额 114.85 亿,到位资金 11 亿元,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并大力培育 35 户链主企业,按照龙头企业为主、中小企业配套融通的发展路径,持续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我市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2.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培育步伐加快,2021 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 46.5%。同时,我市围绕重点抓产业,不断加速实施重振兰州制造。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全市 57 户重点企业实施 " 三化 " 改造项目 153 个。其中,中车兰州机车整体搬迁工艺提升、宝方炭材年产 10 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 51 个项目已建成。在此基础上,我市继续加速 " 新基建 " 布局,累计建成 5G 基站 5682 个,基本实现了主城区和重点应用场景 5G 网络覆盖,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 3800G, 兰州 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运营,初步形成了全省乃至西部最有潜力的数字产业基础。同时,建成规模以上数据中心 11 座,数据总量超过 150PB,存储能力超 300PB,建成运营了全省第一家市级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注册工业企业 513 家,上线工业软件 1813 款,为中小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 十四五 " 期间,我市将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 三新一高 " 的逻辑主线和实践要求,牢牢扭住重振兰州制造生命线,以构建 " 四梁八柱 " 工业产业体系为切入点,聚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并以兰州新区、高新区和经济区为主战场,优化提升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努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上台阶、提质量。" 作为工信干部,我们应坚定自觉的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的贯彻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牢牢扭住重振兰州辉煌这条生命线,守住初心、坚定信心、笃定决心,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奋力开拓的锐气、不畏困难的勇气,积极投身到重振兰州制造建设热潮中来,加快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大力发展新材料、新食品、新能源、新算力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壮大先进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等支柱产业,重塑‘四梁八柱’绿色制造产业体系。同时,全面构建绿色制造创新体系,聚焦碳中和技术装备、氢能产业链等绿色制造创新体系,超前谋划建设碳交易、氢交易市场,推动兰州制造向‘绿色制造’体系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对此,市工信局先进制造与装备工业科科长雷菁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工信系统将抢抓国家 " 双碳 " 战略重要机遇期,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兰州石化百万吨乙烯 " 减油增化 " 技 改工程和智能工厂建设,发展高端合成橡胶、聚乙烯和丙烯产业链,带动西固区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兰州石化产业绿色发展实践范例。同时,引导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小巨人 " 企业,突出培育 " 单项冠军 " 创新集群,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力争规模工业企业达到鼎盛时期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贡献。此外,协同推进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共享,积极申报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进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甘肃主承载地建设,打造区域信息汇聚中心,带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产业集群化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编辑丨安若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