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哈尔滨记者 封娇
哈尔滨博物馆云看展本期带您一起去看馆藏文物金代铜镜。
在哈尔滨市博物馆的所有藏品中,金代铜镜是比较有时代特征和制作风格的一类。这些铜镜几乎全部是从哈尔滨市及附近的阿城、双城、宾县等地出土和征集的。这些作为饰面照容用的铜镜,凝结着女真人的智慧与汗水,体现了金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铸造工艺。
▲ " 大定通宝 " 钱纹铜镜
1984 年 5 月在哈尔滨市区征集的 " 大定通宝 " 钱纹铜镜,镜背面图案分内、外两区,内区主题纹饰为铸印的五枚 " 大定通宝 " 钱币图案,以镜钮为中心均匀地排列成梅花纹。铜钱书法酷似宋徽宗瘦金书,笔力遒劲,笔画坚挺。该镜含锡量较高,全镜呈黝黑色。
以钱纹入镜是金代大定年间的铸镜风俗,但多为 " 童子戏财 " 纹,纹饰比较繁缛。" 大定通宝 " 是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 年)铸造的钱币,因此该镜应铸造于大定十八年之后,像这种仅以团花和钱纹装饰、构图疏朗者比较少见,应是当时的一种稀品。
▲仕女观鱼纹铜镜
1983 年 7 月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平新镇平乐村征集的仕女观鱼纹铜镜,图案布局平衡、丰满,远山近水、高树奇石布满画面,并用远凹近凸的手法铸出透视效果。人物形象塑造不重面部表情,而是以自然曲折的服饰和简洁舒展的体态表现出人物悠然自得的心情,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朴素的自然风貌。该镜饰为金代常见,但同类主题中却有一些差异,反映了当时不同工匠的不同处理手法。
▲戏剧乐俑纹铜镜
1989 年在北京购得的戏剧乐俑纹铜镜,纹饰繁缛,但布局讲究上下左右对称,纹饰为高浮雕,依据铜镜的纹饰和做工,可以断定是金代仿中原地区的制品。
这三种铜镜是哈尔滨市博物馆收藏的金代铜镜中比较典型的,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金代铜镜的特点。
金代铜镜是女真人效仿汉人在宫中与民间流传使用的一种生活艺术品,虽有不少是模仿汉、唐、宋各代的铜镜做工,但也有一些别开生面的造型和纹饰。由于金朝统治地区少铜,加之战争频繁,故铜禁极严。一般在铜镜的边缘上多有錾文,大都是官府检验的签押文字和作坊字号。这些小小的铜镜不仅展示着 800 多年前一个朝代的缩影,更反映了金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
(文物资料图片来自哈尔滨博物馆)
编辑 封娇
值班主编 李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