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为实现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3 月 31 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官网发布《广州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草案)》(下称《规划》),并于 5 月 1 日前征询公众意见。
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域,7434 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 2021-2035 年,近期至 2025 年,远期至 2035 年。通过现状调研,对地质条件、地下管网、轨道交通等现状条件分析及对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梳理,开展国内外案例研究,结合城市建设条件,以安全优先为原则,形成包括目标与策略、地下空间资源分区及管控、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地下空间专项系统(地下交通、地下市政、地下商业公服等)规划、地下空间防灾和规划实施保障等内容。
一级重点建设区优先安排地下公用设施
《规划》提到,根据《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结合地下空间需求分析,以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多线换乘(枢纽)站点为节点统筹地下空间片区发展,形成 " 一核、一网、六片 " 的空间结构。一核指中心城区,为地下空间发展核心区;一网指规划轨道交通网络;六片为花都—空港、知识城、从化、增城、番禺和南沙地下空间发展片区。
城市地下空间竖向应遵循分层利用、由浅入深的原则,可分为四层,浅层埋深 0-15m,次浅层埋深 15-30m,次深层埋深 30-50m,深层埋深>50m。规划期内以浅层和次浅层空间为重点开发区域,适当拓展次深层空间,深层空间(除局部桩基需要外)作为远景开发资源予以保护控制。局部地区因特殊需求经论证可适当加大地下空间开发深度,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与此同时,在地下空间需求等级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地下空间适建性评估,根据适宜建设区和一般适宜建设区的范围,将地下空间分为一级重点建设区、二级重点建设区、一般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针对四类建设区分别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其中,一级重点建设区强调功能复合、集约利用,实现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主要体现地下商业、地下公服、地下交通、地下市政等设施的综合功能。优先安排地下市政、地下交通等地下公用设施。二级重点建设区优先安排地下市政、地下交通等地下公用设施。一般建设区主要以配建功能为主,如地下停车、地下人防、地下市政设施。限制建设区则用于满足公共利益或者满足农业农村发展合理需要的地下设施。
不适宜建设区原则上禁止利用地下空间
规划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评估。根据自然、环境、人文和建设四大类评估要素,将地下空间划分为适宜建设区、一般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
不同分区管控策略有所不同。适宜建设区适合进行各类地下工程建设的区域。鼓励发展地下空间,可进行中等至高强度开发;一般适宜建设区需合理控制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防护措施;不适宜建设区原则上禁止利用地下空间。
建立三级应急避难疏散通道
在防灾减灾方面,《规划》提出打造 " 一核一极,多点筑网,区域协防 " 的防护空间结构,并划分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等 11 个防护片区,各防护片区应形成独立完备的人防工程体系。
以城市轨道、地下道路、地下连通道作为载体,结合人防、应急避难场所、地上消防站、物资库、指挥所、医院等设施分布情况,建立三级应急避难疏散通道,构建城市地面地下互联、互通的应急避难体系。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穗规资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