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4-03
一砖一瓦皆江南!苏州八旬古建砖瓦厂厂长开启一年工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阳春三月,坐落于苏州相城区阳澄湖畔邢店的一座古建砖瓦厂里,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虽然受疫情影响,苏州很多古建保护项目施工暂缓开工,但 80 岁的古建砖瓦厂厂长杨阿六却停不下来。他说,制作一砖一瓦最短需要 3 个月,长则需要一年,现在必须提前备货。

杨阿六从小在 " 砖瓦堆 " 里长大,在自家作坊里跟着父亲与哥哥学习砖瓦制作技艺。1980 年,杨阿六正式进入砖瓦厂工作,开始关注古建砖瓦的制造与应用,至今 42 年,已经有近半个世纪。如今,他是古砖瓦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也是省级非遗项目、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据悉,要做成一块上乘的青砖,必须选取阳澄湖畔特有的澄泥,作为原料。这种土壤粘性强、泥质细,用它制造出来的青砖具有金属般的质感,由此制作的青砖也被称作 " 金砖 "。选好的泥土经过漫长的晾晒风化变成细小的颗粒,再经人工踩踏或机器搅拌,过滤,方能成为制作砖瓦的泥料。

烧窑难在观火,没有温度计,全凭一副火眼金睛,根据窑内土坯的种类和密度,准确控制火力的大小。烧窑要防 " 骤火激烈 ",宜用文火焙烧十天左右,再用中火烧半个月,最后以紧火收尾。焙烧的主要燃料是稻谷壳,从窑前的窗口慢慢添加,烧一窑砖,需要用掉 11 万斤稻壳。

杨阿六介绍,与煤炭相比,稻谷壳烧出来的火更平稳。在出窑以前,砖瓦还要经历一个重要的步骤——窨水。从密封的窑顶不紧不慢持续不断地放水,使砖瓦产生窑变,颜色从赭红变为最终我们看到的青黛色。出窑以后,还将根据不同的要求对砖瓦进行打磨,使其表面更加平整光滑,如乌金般闪亮。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块砖、一片瓦,仅从泥胚制作到晾干直至烧制成砖,就需要半年之久。制作出的砖瓦质地密实、色泽均匀、经久耐用,具有 " 敲之有声,断之无孔 " 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建筑节能要求不断提高,杨阿六的砖瓦厂在困境中求生存,引进了专业的环保设备。经过水处理的烟尘、二氧化硫都能减少到标准线以下。2021 年,古建砖瓦厂被评为 "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杨阿六的砖瓦已经出口到日本、新加坡、荷兰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之前,平门修复所用的城墙砖中有 18 万块、北寺塔修复所用的筒瓦中有 3400 片,是出自于杨阿六的砖瓦厂。(苏州相城区太平街道供图)

(编辑 范文静)

相关标签

苏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 准确 太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