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4-05
黄河之滨石榴红,示范建设显成效!兰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结硕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日前,市民宗委向红古区调拨 650 件防护服,支持守牢外防输入防线;3 月 29 日,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西固区联合举办民族团结 " 石榴籽 " 抗疫暖心包发放活动,用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共同信念 ……

兰州是一个多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地区。目前,56 个民族齐全,少数民族人口 22.77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 5.22%。近年来,兰州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标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21 年 12 月,兰州市获评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高规格,守好民族团结进步 " 生命线 "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遵循,始终把创建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推进。制定出台《兰州市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体系。

近三年投入创建经费 8000 万元,保障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拓展民族团结 " 七进 " 活动,创新开展进 " 两新组织 "、进旅游景点、进窗口单位,形成 " 十进 " 新格局,实现创建活动全覆盖。坚持命名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139 个,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实施宣传教育、文化认同、交往交流交融、高质量发展、和谐稳定、生态保护、服务管理、" 十进 " 活动、典型引领、融入共建等 " 十大提升行动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档升级。

广覆盖,弘扬民族团结进步 " 主旋律 "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 红色线 ",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等 6 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辟专区专栏,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展览,解读民族团结进步历史,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年受教育群众 150 万人次以上。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 民心线 ",沿百里黄河风情线精心打造了 5 大民族团结广场、16 个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和 100 多个固定宣传标牌,擦亮了 " 黄河之滨也很美 " 的城市新名片。播撒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 金种子 ",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深化拓展 " 八个一系列 " 宣传载体,在《兰州日报》、兰州电视台、中国兰州网等媒体开设一系列专题专栏;举办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学习百年党史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巡回报告等一系列宣讲培训 500 余场次,培训 10 万人次;举办 " 民族团结好故事 " 征文大赛,出版《黄河之滨石榴红》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集;举办线上、线下书画摄影、专题邮票等一系列展览活动;联合工青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配乐诗朗诵等一系列竞赛活动;拍摄《黄河之滨 · 千籽同心》《风吹百合香》《真情结出石榴籽》等一系列专题片和微视频 60 余部;举办 " 各族人民心向党 " 等一系列文艺演出活动,近 3 年组织各类演出 1000 余场次,受众 300 万人次;开展 " 结对子 "" 手拉手 "" 心连心 "" 一家亲 " 等一系列联谊活动。

实举措,演绎民族团结进步 " 大合唱 "

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县区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引导各级党组织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创建;生态、林业等部门组织党政军机关开展 " 种下一颗石榴籽,民族团结树成林 " 等植树造林活动;市公交集团开通 4 条 " 民族团结号 " 公交专线,每年运送乘客 2600 余万人次,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队、服务站和示范窗。

各县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建立县区 " 互观互检 " 机制,共同进步。城关区着力在城市民族工作上寻求突破,七里河区突出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探索创新,西固区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品牌文化,安宁区开展校地统战联盟推进创建工作,红古区开启跨省联创共建新模式,永登、榆中、皋兰县结合乡村振兴开展创建工作。

认真落实全省 " 一廊一区一带 " 行动,积极融入 " 一带 " 片区联创共建,与片区 5 市州签订《" 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 " 联创共建合作提升框架协议》,着力推动共同提升。主动做好援助藏区和对口帮扶工作,为卓尼县、临潭县累计提供援助资金 5.67 亿元,援建项目 40 余个。为东乡县、礼县、西和县选派驻村干部、支教支医人员 300 余人次,援助财政帮扶资金 3000 万元,提供用工岗位 316 个,组织非公企业投入资金 7 亿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 52 个,运行扶贫车间 73 个,形成了各族各界群众守望相助、携手奋进的生动局面。

全方位,奏响民族团结进步 " 交响乐 "

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近年来,投资 30 亿元,打造兰州老街、西湖老街、五泉老街、安宁阳明巷等特色街区,改造提升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正宁路夜市等,形成一批集特色餐饮、旅游观光及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示范样板夜市和全国知名特色街区。组织 5400 名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就业技能培训,动员民族宗教界爱心人士捐资 1600 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 3400 人。

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南京、无锡、广元、临夏等 20 余个市、县区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输入地工作协作机制协议书》。

坚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创建工作全过程,举办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剧进校园 " 专场演出和讲座;精心打造 " 文化兰州 · 全民共享 " 惠民工程,建立兰州太平鼓、黄河大水车、兰州鼓子等国家级项目保护基地;《读者》杂志被誉为 "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生动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光辉历史。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宗教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世才 王忠德

责任编辑丨王 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