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六盘水 2022-04-08
六盘水激发绿色发展动能:鸟鹤来栖 逐绿前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山,还是那片山。昔日瘠薄的土地,如今却是树木葱郁。

同一座大山,不同的颜色;同一片土地,不同的期望 …… 这片绿,对六盘水市水城区陡箐镇土发村而言,是惊喜,更是希望。

三月,伴着春日的阳光,土发村徐家寨组迎来一批特殊的 " 客人 " —— 4 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飞来田坝上戏水觅食。这也是它们首次 " 亮相 " 六盘水。

飞鸟不语,用行动诉说着六盘水愈发强劲的绿色发展动能。

种,长出一片绿

站在土发村旁山头眺望,连绵的绿色从深山蔓延到乡野,整个村庄被绿色包裹,生机盎然。

这片绿对土发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平而言,没有同于旁人的惊叹,更多的感觉是 " 宝贵 "。

" 因为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 李金平的短短一句话,道出了土发村 22 年来 " 追绿 " 的艰辛。

" 上世纪 90 年代,为了填饱肚子,村民们乱砍滥伐、开荒种粮,导致生态越来越差,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能力也逐渐下降,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谈起过往的土发村,李金平频频摇头。

" 不能再走这样的路!"2000 年,土发村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 " 种绿行动 "。

大地为纸、树苗为笔、汗水为墨 …… 土发人与飞沙走石作战,与朝阳落日为伴,一幅又一幅植绿播绿的苦干实干场景 " 更新 " 着这里的沟壑与山丘。

22 年过去,1500 亩柳沙树,让寸草不生的荒地披上了绿色盛装,让原本 " 满目疮痍 " 的土发村涌动着绿色的希望。

"20 多年来,我们土发人都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用心用情种好每一棵树。" 巍巍群山见证了土发人赤心向绿的初心," 靠山吃山 " 的使命被一代代土发人不断传承着。

爱,系着一份情

" 我愿是满山的杜鹃,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 ……"

初见李兴平,记者脑海里闪过的这句诗,再适合他不过。

今年 54 岁的李兴平,是土发村李家寨组的村民,也是一名护林员。

他,爱 " 看 " 树,一 " 看 " 就是 20 年。

" 我的工作就是看好这些树。" 谈及作为一名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李兴平随口说道,殊不知这般朴实的话语背后,却承载着 7 千多个日夜的坚守。

一把镰刀、一个喇叭、一袋干粮、一双执勤套 …… 每天清晨,李兴平熟练地携带好他的 " 装备 ",头也不回地直奔 " 上班地 " ——土发村 1500 亩的柳沙林。

他亲眼见证曾经的荒坡变成林地,再到如今的满山青翠。

" 刚开始栽下的那两年,由于村民们的意识不强,经常都有火灾发生。" 在李兴平看来,防火是护林中最重要的事," 后来,我就在巡山的过程中宣传防火知识,从见一人说一道到举着喇叭宣传,慢慢地,村民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动爱护森林。"

这几年,李兴平管护的柳沙林,一次火灾都没有发生过,这也成了他最骄傲的事。

20 年,一如既往,20 年,不懈守护。

当面对 " 是什么让你坚持了 20 年?" 这个疑问时,李兴平沉默了片刻,缓缓给出回答—— " 一份情怀吧。"

他的回答,依旧那么简单有力。正如他说的那样,这些树早已像他的孩子一样,树绿他愉。

一片林,一份情。初春的土发村,漫山遍野的绿色格外显眼,李兴平就在每一个阳光升起、鸟儿鸣叫的早晨,一次次走向那片林,无言却有声。

护,绘就一方景

土发村,只是六盘水生态画卷中的一帧。

放眼六盘水,满城拥翠让昔日 " 傻大黑粗 " 的老工业区有了今日的处处胜景——

水城河畔,潺潺流动的河水,绚丽绽放的樱花,拍照打卡的市民,拉近着人与自然,促生着一派和谐;

明湖湿地公园,干净古朴的栈道,随风摇曳的芦苇,自由嬉戏的白鹭,搅动着一池春水,陶醉着一方游人;

…………

为了这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六盘水以实干为笔,持续开展碧水、净土、蓝天保卫战,把天地做纸,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格局,在乌蒙大山间挥洒汗水、辛勤耕耘,描绘了大自然最美丽的色彩。

随着六盘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黑叶猴、大鲵、棘腹蛙等越来越多的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 " 安家 " 六盘水,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 生态之歌 "。

鸟鹤忽飞来,泛起凉都绿。从只有 7% 的森林覆盖率,到森林覆盖率达 62% 的 " 贵州省园林城市 ",六盘水加速构建绿色生态,全力转型绿色经济,用一个又一个绿色行动,守护好一片蓝天、一方净土、一湖碧水。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