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往南 300 米左右,左转进入高铁南街,再走 200 米的路北,就是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新冠疫情集中隔离点。在这里,最多的时候每天有 40 人接受隔离。
他们的流调信息登记、核酸采样、生活管理,以及解除隔离后 7 天内的入户核酸采样,都是由 3 个 "95 后 " 男护士完成的。
张昊天、刘磊、倪庆斌,这三个分别出生于 1996 年、1998 年和 1999 年的年轻人,是泰安市立医院的护理人员。
刘磊返回后,在下车前再次核对咽拭子和试管等物资数量。
50 天和 50 斤
" 隔离点分为污染区和清洁区两部分,我们在清洁区活动,只要进行日常的防护就可以了。"4 月 7 日 10 时 05 分,倪庆斌手上拿着一份文件归档," 但只要进入污染区,也就是隔离区,就要做好高标准的防护措施,除了我们之外,其他非隔离人员是不能进入的。"
从他 2 月 17 日来到隔离点,已经第 50 天了。此时,张昊天正在仓库收拾东西,刘磊则在去给居家隔离人员做核酸采样的路上。
正常来说,他们一天的工作要从早上 7 点开始,结束则没有定时。
" 每天 7 点钟要对隔离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完成后要联系医院送检。" 倪庆斌说,"8 点之前把早饭按照每个隔离房间进行分样打包,再一一送到相关人员手中。等他们吃完饭,就是我们一系列的‘标准操作’了。"
倪庆斌说,每个房间每天至少要有两次垃圾清理,他们会把接受隔离人员的各种废弃物进行回收,交由专人处理;隔离区每天上午和下午要进行两次消杀,每次他们中的一个人,甚至是同一个人,要背着 50 斤重的喷雾器进行消毒作业;隔离区的垃圾处理间和更衣室也要进行紫外线消毒;隔离人员的数据信息要进行记录,解除隔离的人员档案要 " 一人一档 " 完善起来 ……
" 体力活居多。" 倪庆斌说," 最近这几天,虽然看起来没之前那么忙碌了,但也是随时待命,有时候半夜来了通知也得马上出发。"
让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3 月 19 日凌晨的一个转运案例。那是 3 时 30 分左右,他刚睡下不久,接到电话通知说需要到城南某小区转运人员,就赶紧爬起来,穿好防护服,做好防控措施后出发了。4 时 23 分,回到隔离点后,他又马上对转运人员进行流调信息收集 ……" 快 6 点了才忙完。迷糊了一会,7 点又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 他说。
倪庆斌也算不清这 50 天里有几个夜晚是能睡安稳觉的,每一天就在喷雾器的背上、放下,和隔离服的穿脱中过去了。
他们的肩膀上有背带勒出的痕迹,隔离人员的心里有三个小伙子奔波的痕迹。
倪庆斌(右)与张昊天(左)运送隔离人员的午餐。
半年和半天
" 这是 4 月 3 号的时候,有解除隔离的人员写给我们的感谢信。" 张昊天从倪庆斌左手边的文件盒下面,找出一张 A4 纸,上面写着:" 你我虽不相识,但要感谢三位帅哥近几天的照顾 …… 你们辛苦了!希望你们也早日与亲朋好友相聚!祝好。"
" 我家离高铁这边不远,之前虽然也有疫情防控任务,但只要条件允许,我就能回家吃上爸妈做的饭。" 张昊天说," 倪庆斌从去年国庆节之后参加工作,就一直在疫情防控的路上,只有大年三十下午回了趟家,初一开始就又去高铁站值守了,然后正月十七到的隔离点。"
相较倪庆斌,张昊天和刘磊算是隔离点的 " 新人 "。他们是 3 月 20 日一起过来的,接替另有任务的两位同事。
" 这里隔离的都是密接、次密接以及中高风险地区返泰人员,最大承载量是 40 人。" 张昊天说,所有来到隔离点的人员,都要经过至少 8 次核酸检测,分别是第 1、2、3、4、5、7、10、14 天,其中第 7 天和第 14 天还要进行抽血检测。
张昊天说,他来了之后的这段时间,任务多到一度让他感到 " 发木 "。" 当隔离人员达到 30 个的时候,我们就很感到吃力了。40 个房间满了的时候,每天真的是像陀螺一样,睡觉的时间很有限。" 他说。
" 那几天真是感到撑不住了,因为这个工作不光是体力,还有信息收集与整理以及每天面对危险的高度精神紧张,体力和脑力带来的双重压力,让人消耗特别大。" 忙碌告一段落的倪庆斌说," 有几次在仓库,忙着忙着就睡着了。"
好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他们要服务的隔离人员数量少了很多。
好在,他们都不是娇气的人,看到谁累了就主动顶上去,让 " 小伙伴 " 暂时喘口气。
好在,这些天里,他们一切都好。
搭档 18 天后,张昊天(左)倪庆斌(中)与刘磊(右)有了第一张合影。
12 个人和 12 次检测
刘磊当天要为 12 名居家隔离的人员提供入户采样服务,从硕园、智园,到御园等小区,他要进行 " 点对点 " 服务。
" 正常情况下出门一趟要 2 个多小时,因为联系人员、现场扫码、信息核对、采样等工作只能他自己完成,再加上路上还要时间,所以别看人数不多,挺费事。" 张昊天说。
11 时 10 分,做完核酸检测,并回医院送完采样管的刘磊回来了。脱下隔离服,里面只是一件黄色的短袖 T 恤。" 昨天看天气预报,今天温度会比较高,所以特意穿的少了一些。" 刘磊说。
但就算这样,一路上他还是出了不少汗。至少,在拿下防护面罩的时候,他额头上的汗还没有全部下去。
为隔离人员提供周到的服务,在他们三个人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 就算是特殊时期,特殊情况,隔离人员有需要,我们也会付出全力去做。" 刘磊说," 上个月底,一位来自高新区封控区的隔离人员需要特殊药品,我们三个和医院、旅游经济开发区不断向上级协调申请,让当地的救护车经过了 12 次检测后,把药送到了隔离点。"
刘磊说的,是一位孕妇,女子刚怀孕不久,且因某种病症需要每天服用一种进口药品。" 他们 3 月 25 号去济南回来之后,没法返回封控区的家中,第二天到我们这边接受隔离。" 刘磊说," 出门没带着药,而且外面买不到,中断服用对身体特别不好。他们就向我们求助,看能否让家里的父亲把药找出来,让专人送过来。在我们的努力和政府的帮助下,救命的药隔天送到了。"
故事的描述不过寥寥百字,其中的不易,小两口最清楚。" 你们辛苦了,我打好多电话,都行不通,还是你们给解决了。"" 真的,太感谢了!"…… 这是 3 月 28 日 20 时 13 分,倪庆斌收到的微信。
当天 21 时 37 分,倪庆斌看到消息后回复," 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你好好休息。"
……
从 2 月 20 日到 4 月 7 日,一共有 169 人从这里解除隔离。
从 2 月 1 日到 4 月 7 日,3 个人一共发了 4 条朋友圈。其中倪庆斌 2 月 1 日发了新年愿景,4 月 3 日发了那封感谢信;刘磊 2 月 2 日发了拜年内容,2 月 15 日写给女朋友几句话;张昊天没有发朋友圈。
从 3 月 20 日到 4 月 7 日,3 个人终于在接受采访时有了第一张合影。
他们不是没有故事,只是不习惯表达。
11 时 40 分,隔离人员的午餐来了,他们又开始了搬运、分餐、打包、运送等新一轮工作。
他们忙碌着,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高杨 编辑 孙青 审核 晁彤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