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邱骅悦)近日," 方舱医院患者主动报名当志愿者 " 的视频上了热搜。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由江苏省援沪医疗队管理的病区内,有一群特别的志愿者。虽然同为患者,他们却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病友,这就是 " 方舱志愿者 " 队伍。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医护人员可以更加集中精力专注于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摸排,及时处置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志愿者们身体力行,诠释了方舱虽大,但温暖就在身边;病毒无情,但人间自有真情在。
热心老党员,进舱抢当志愿者
" 小伙子,饭够吃伐?不够跟我说,我给你多拿一份。"
" 老先生,不会用手机不要紧,我们这里很多年轻人,我让他们教教你。"
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内,一个身影正不断穿梭在病区内,询问各个患者是否需要帮助,有没有烦恼需要解决。这是陈阿姨,她同样是来方舱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不过,如今她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方舱医院志愿者。
陈阿姨今年 51 岁,是个地地道道的 " 老上海 ",也是一名党龄 20 余年的老党员。志愿者的工作对她而言并不陌生,早在此轮疫情暴发的初期,她就自告奋勇,报名加入了自己所住小区的志愿者队伍,干了一个多星期。
陈阿姨回忆说,前段时间,她在家检测出 " 两道杠(阳性)" 时还很懵,坐转运车来方舱的路上也曾忐忑不安,但进入方舱后,她的心反而放开了:" 有这么多热心的医护人员,我的心一下子就放下了。我是党员嘛,我先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由于自身是一名小学老师,还在学校里担任教导主任、工会主席等职务,陈阿姨对组织开展工作可谓得心应手。很快,方舱医院里很多患者都知道,在方舱内遇到困难时可以找志愿者,会有热心的 " 陈阿姨 " 来帮忙。
4 月 10 日一大早,一项任务就交到了陈阿姨的手中:" 陈阿姨,昨天进仓的聋哑人小俩口好像吵架了,你能帮忙去看看吗?" 原来,昨天晚上有五名聋哑人进舱,其中有一对聋哑人夫妻在洗手间附近不知为何发生了争执,其他患者见状不知如何是好,连忙通知了陈阿姨,希望她前去问问情况,帮助调解。
虽然调解矛盾对陈阿姨而言不过小菜一碟,但调解聋哑人夫妻吵架倒是头一回。陈阿姨不会手语,但她灵机一动,拿出了纸和笔,和聋哑人夫妻及朋友在纸上展开了沟通交流。" 三言两语 " 之后陈阿姨了解到,夫妻俩只不过因为琐事发生了争吵,现在两人气消了,也和好了。眼见夫妻俩和好如初,陈阿姨放下了一口气,她继续在纸上叮嘱道:" 你们有什么需要,告诉我哈。" 写完后,随后还画了一颗爱心,和一个笑脸。
" 方舱志愿者,有你们真好 "
陈阿姨所在的病区是由江苏省援沪医疗队南医大二附院分队负责,护士长杨昕介绍,包括陈阿姨在内,该病区共活跃着 24 名方舱志愿者。多亏了这些热心的志愿者的帮助,整个病区才能运转得如此顺利。
截至 4 月 10 日,这个病区已收治了 344 名病人。而整个南医大二附院分队共有 79 名护士和 21 名医生,刚好 100 人,医患比接近 1:3。不过,医护需要轮班。" 我们实行了 24 小时倒班制,每天 6 班。" 杨昕表示,在这个病区中,每天每班仅有约 10 名医护人员同时入舱,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医疗工作。
" 护士,请问哪里可以晾衣服?"" 医生,请问今天的饭何时能到?" 在江苏省援沪医疗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分队负责的另一个病区,医护们也遇到了同样情况。护士长顾晓霞介绍说,在方舱中,除了医疗外,医护们往往还要承担起患者们生活起居时遇到的麻烦。这些生活问题虽不麻烦,但数量一多,仅仅是回答问题也令医护们汗流浃背。
看着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和充满血丝的眼睛,很多患者主动要求分担工作。
看到患者们如此热心,南医大二附院临时党支部立即向舱内党员患者发出倡议,号召党员患者自发组建 " 方舱志愿者 " 队伍,积极投入到方舱抗疫工作中来。在党员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患者们的积极参与,方舱志愿者的队伍顺利组建。医护们还贴心地给志愿者们制作了专门的标识。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分队也精心制作了《志愿者(片区区长)手册》,手册中对志愿者的身体状况、年龄以及工作职责进行了规范要求。据顾晓霞介绍,如今病区已根据要求招募了 27 名方舱志愿者,其中很多人在进舱前都有过当志愿者的经历,如今他们虽然是患者,但并不是旁观者。顾晓霞说," 他们为自己能够帮助别人而感到自豪和光荣,我们也非常感激他们,正是有我们的共同付出、共同抗疫,方舱医院内才能井井有条。"
南医大二附院分队重症医学科医生牛常明介绍说,在方舱志愿者的帮助下,医护人员可以更加集中精力专注于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摸排,及时处置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心战役,共待花开
如今,临港方舱医院中到处都闪现着方舱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活跃在抗疫的最前线,协助医护人员管理各个病区内的患者。病区内每天的送餐、物品发放,核酸采样时维持秩序、给新来的患者做入舱提醒 …… 这一系列简单的日常工作都由志愿者们 " 承包 ",形成了方舱患者 " 自助管理 " 模式。
虽然大部分工作都很琐碎,但志愿者们从不嫌麻烦。一名来 " 沪漂 " 志愿者甚至 " 当上了瘾 "。他说,哪怕自己日后转阴可以出院,也想继续留在方舱医院内当志愿者:" 一方面我已熟知了相关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做志愿者工作真的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 相比医护人员,我们和患者沟通时更能感同身受,毕竟我们都是患者,能够互相理解。" 陈阿姨笑着说,在她看来,如今方舱医院中医患关系非常融洽,患者之间遇到困难也会展开互助。
在方舱医院里,气氛是会传播的,不少患者刚入舱时还会有些不适应、有些懵,但通过志愿者和其他患者的带动,患者们大都一扫以往的阴霾,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一起等待转阴、痊愈的那天到来。" 陈阿姨说。
在《志愿者(片区区长)手册》中,开篇第一句写着:" 总有一束光照亮前行路,总有一种力量坚定曾经选择,相信爱的力量,终会点燃希望之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