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哈尔滨记者 高云 文 / 摄 / 视频拍摄 制作
坐在轮椅上的罗罔极说,他要像《海贼王》里的乔巴一样," 去‘海上’看看这个世界。"
前不久一部以哈尔滨 " 渐冻人 " 罗罔极为 " 大男主 " 的纪录片《出海去》在腾讯视频和腾讯新闻上线,片中的罗罔极是中国著名影评人、北京一家传媒公司的老板,20 出头年入百万;他也是一个在婴儿时期就被疾病 " 冻住 " 的年轻人,全身瘫痪,需要在母亲的帮助下吃饭、洗头、去洗手间;面对镜头,罗罔极极度自信,甚至有点张狂的自比 " 孙悟空 "," 这个世界我来过,战斗过,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 禁锢和自由,残缺和健全,罗罔极在不停地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出海去》的导演彭慧明说,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周期长达 1 个多月,在时间紧张和疫情严重等压力下,他依然决定 " 去哈尔滨拍摄 ",因为很想挖掘是什么样的 " 土壤 " 才能培养出这样强大的 " 战士 "。2022 年春节前,彭慧明的拍摄团队在冰城最冷的时节里,跟拍了 3 天。作为最早报道罗罔极并一直关注他的媒体,ZAKER 哈尔滨的记者全程记录了这次拍摄,并在纪录片上线之时独家专访彭慧明导演,分享《出海去》背后的故事。
寻找 " 有力量的故事 "
" 我想用一个有力量的故事,为观众鼓劲。"《出海去》是彭慧明加入腾讯新闻旗下纪录片团队 " 夏至工作室 " 的第一个作品,这位年轻导演擅长用平凡人的视角讲述 " 不凡 " 的故事,在他的镜头里,无论是跨性别者、收养了 100 多个孩子的 " 东北老爸 ",还是生活重压下想片刻逃离的都市人,都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朴素平实的镜头语言背后有大量留白,他的作品《霏霏和大喜》《东北老爸》《夜里钓鱼的男人们》,在 B 站被一票文艺青年追捧," 越真实越动人 "。
两年多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一种 " 丧 " 情绪在年轻人中悄然弥漫," 躺平 " 和 " 摆烂 " 是他们的口头语,这个时代需要振奋人心的声音,彭慧明希望讲述一个有力量的故事。寻找了很多选题以后,他在一篇深度报道中看到了罗罔极,早在 2019 年《新晚报》和 ZAKER 哈尔滨第一次报道罗罔极时,这位 95 后的 " 渐冻人 " 就已经小有名气。罗罔极从未上过学,在看了数百部电影和大量书籍后,无师自通成为著名影评人,用稿酬为父母买车买房;2020 年大家都在抱怨 " 大环境不好 ",他跑去北京开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2021 年,作为专业人士,受邀和陈凯歌、舒淇、刘震云等人一起参加综艺节目录制,点评新锐导演们的作品 ……
三年三个台阶,"20 岁买房买车,24 岁创业,年入百万,在极大的人生困境里,他没有放弃,没有逃避,反而迎难而上,做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成就。" 最让彭慧明好奇的是罗罔极的自信和乐观,这种自信在看报道的时候,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很多四肢健全的人会自卑,罗罔极强大内心力量的源头是哪?"
" 渐冻人 " 罗罔极为什么强大?
彭慧明镜头中的罗罔极经常在母亲的怀抱里,哪怕只是挠挠头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他都需要借助母亲的力量,在家里被母亲抱来抱去;出门乘坐地铁,没有专用直梯的站点,一群地铁工作人员会把他的轮椅抬上抬下;去环球影城玩,一些项目因为他的 " 与众不同 ",婉拒入内 …… 他的人生被肢体禁锢,可又时不时地像打破了五指山的 " 孙猴子 ",开着电动轮椅在北京街头飞驰电掣,在电影首映式和大明星谈笑风生,在公司里挥斥方遒。跟拍罗罔极的过程中,他的生活不断引发编导们新的思考。
" 我们都知道这个时代在北京做内容创业的风险,对于罗罔极这样的情况来说困难更大,可从影评人到老板,异地创业,他似乎从来没有考虑困难,只是觉得有意思就去做了。同龄的健全人在说‘丧’,谈论内卷,他不悲观,不抱怨,反而兴致勃勃地扎进社会。" 即使最后成片接近 40 分钟,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部分没能放进正片,罗罔极甚至引发了导演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思。
短视频是罗罔极公司的业务之一,他发布过一段与学霸好友的对谈视频,对方毕业于复旦大学,是从衡水中学走出的 " 应试教育赢家 ",这段视频让彭慧明震撼的是 " 双方内心状态的鲜明对比 "。学霸从小是 " 别人家的孩子 ",却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他在和别人的比较中长大,时至今日仍会不自觉地陷入比较和不自信的怪圈。而野蛮生长,没有被学校和社会规训过的罗罔极从来无惧他人眼光,内心有强大的独立自我,他写的影评观点犀利,从不怕得罪人。" 这一段视频因为时长缘故,没能被放进《出海去》的正片,它引发了主创们的讨论:是否内心的强大与读书多少无关,而是与生长环境密不可分?
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坚不可摧
回到家乡哈尔滨,罗罔极如鱼得水,一下飞机就先去撸个了串儿,在天雪地的街头上演 " 轮椅飞车 ",轻车熟路地去附近的电影院看新片,和来看他的老朋友、ZAKER 哈尔滨的记者嘻嘻哈哈。罗罔极对一位长辈说,自己过几天会去注射一种 " 渐冻症 " 新药,对方问:" 打了针就能走吗?" 他大笑," 对,明年我就能下地找你了。"
3 天的拍摄时间非常紧,彭慧明几乎所有醒着的时间都在记录罗罔极走亲访友和聚会,他觉得自己也许找到了对方自信的源头," 周围所有的人都对他非常好,他是在爱中长大的孩子 ",罗罔极的成长从未背负长辈的期望和压力,接受到的都是正向的关心和肯定,所以他从不因肢体的残障而自卑,反而拥有健康强大的内心世界。
" 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他并不会给你开一扇窗,那扇窗需要你自己踢开 …… 我们要感谢的从来都不是苦难,而是深陷苦难却拼命抗争的自己。" 彭慧明把罗罔极的这句话放在了纪录片的尾声,他希望身处困境的人能汲取力量,更希望能引发观众的思考,"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禁锢?什么是残缺?什么是健全?有些人看似自由,却活在自己的牢笼中!如何成长为一个真正完整而自由的人,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编辑 高云
值班主编 李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