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麻江县紧紧抓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推行‘党建+产业+N ’的发展模式,强党建引领,大力推行水稻钵苗湿润育秧新科技,将农艺、农机与农业相结合,走出一条农业社会化服务路子,为当地农业生产孕育新市场。
强示范,基地带动促推广
麻江县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牢固树立 " 苗好一半谷,秧好半年稻 " 的发展理念,立足党建、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强化服务,采取以项目带动、样板推动的方法,认真做好水稻钵苗湿润育秧技术这篇文章,在综合优势突出的东部宣威镇咸宁村、西部谷硐镇乐埠村试点建设钵体集中育苗基地。
通过 " 合作社十农户 " 形式,采取 " 政府补助一点、合作社资助一点、银行贷款一点 " 的融资形式,强力推进水稻钵苗湿润育秧技术示范建设,经过 6 年的不断探索,成功将钵体育秧推向商品化、市场化,面积由原来的 200 亩发展到 2022 年的 10000 多亩,育秧合作社从原来的 1 个增加到 2022 年的 6 个(其中,2022 年新增 3 个),销售范围从原来宣威咸宁村内到现在周边县市,培养职业农民 20 余人,带动机械化率不断上升,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2021 年 3 月,麻江县水稻 " 钵体育秧 " 技术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水稻钵体育秧技术培训会上现场演示,并得到省各位专家好评,在全省进行推广。
强组织,产研结合树主体
麻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人才优势,实施 " 党建 + 人才战略 ",建立县域高级农艺师领衔,各级农技人员组成的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小分队共 70 余人。
以宣威镇咸宁村联营农民专业合作、谷硐镇兴荣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大力推进钵苗育秧技术的推广应用,研发出一套可复制,易操作水稻钵苗湿润育秧技术,采取优化品种结构和强化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了钵体育苗和轻减栽培,实现钵体订单式育苗,粮食生产逐步实现了社会化服务。水稻钵苗秧苗需求量逐年成倍增长,给合作社带来可观收益,让更多合作社看到钵苗育秧市场的前景。
近年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1860 人,培植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1 家、省级龙头企业 2 家,省级示范合作社 5 家、州级示范合作社 3 家,州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 3 家。
强品牌,产销融合创增收
麻江县是优质锌硒米主产区,也是 " 中国好粮油 " 县,近年来紧盯水稻钵苗湿润育秧技术育秧关键环节,将技术运用与专业行业相融合,以金之稻米业公司、供销社等公司为平台,推动公司实体化、合作组织公司化、农民职业化。从种植、管理、储存、加工、销售等方面开展精细化全程服务。构建 " 合作组织育苗 + 广大农户种植 + 平台公司收购销售 " 的合作发展模式,助推钵体育秧技术成果向生产力实体转化,粮食产业增产增收成效初步凸显。
2022 年,基地育苗预计收入 130 万余元,带动劳务用工 4200 余人次,务工收入 38 万余元,公司预计收购粮食 50 余吨,创收 40 万余元。示范带动全县广大群众发展水稻种植 10.9 万余亩,预计总产量 5 万吨,走出一条市场化社会化经营服务路子。
目前,麻江水稻钵体湿润育秧推广面积在全省最大,辐射带动效果最好,是省内目前唯一成功进入市场化推广水稻钵苗湿润育秧的示点县,得到省、州好评。
艾林俊 潘欢欢
编辑 段筠 / 统筹 杨秀福 / 签发 吴如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