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4-13
金振声:全“数”启新程 加“数”向未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1994 年,设立世贸组织的全球共识终于达成,亚马逊则刚刚诞生,那时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贸易形式,还未被纳入全球贸易体系,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还要亲自到仓库打包邮寄快递。正是在那一年,数字经济一词横空出世,描绘了 " 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接触 " 等未来场景;钱学森先生也预见到:灵境(虚拟现实)将引发一系列震撼世界的变革。

光阴似箭,插上数字翅膀的时间之轮更是飞速旋转。现如今,86 个世贸组织成员国加入了电子商务联合声明倡议,亚马逊智能物流中心已升级到第八代,曾经的数字憧憬和预想大都变为现实。2020 年全球 47 个主要国家广义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 32.6 万亿美元,再加上近来区块链、元宇宙等 " 新概念 " 的风起云涌,那个 " 万物皆数 " 的 "1 和 0" 时代真的来了!

"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 ""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洞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就发展数字经济、加速数字转型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引领我国 " 数字之路 " 蹄疾步稳、越走越宽广。

万人游仰处高挂锦标,千波竞起时要须好手。

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数字经济、信息化两个《" 十四五 " 规划》相继出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 " 时间表 "" 路线图 " 全面划定。

为落实总书记战略所指和国家大局所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江苏、智慧江苏的部署;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具体要求,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日前,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把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作为无锡现代化建设的十项任务之一。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今年全市经济领域 " 第一会 " ——数字化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大会,并出台实施意见;近日,市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又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年度工作要点、应用场景建设计划和工作规则细则,这是无锡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省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履行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战略举措。

全市上下应当从心怀 " 国之大者 "、践行 " 两个维护 " 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数字化转型的坚定性和紧迫感,借 " 数 " 赋能,以 " 数 " 制胜,向着数字化星辰大海前进。

坚持 " 倍道而进 ",

壮大天高鹏展翅的数字经济

必须看到,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特点,不仅能为数字转型提供创新技术、数据要素、产品场景上的关键增量,而且能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推动力。

特别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普及应用,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生产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革,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渐成燎原之势,已容不得我们再去做要不要发展数字经济的 " 选择题 ",而必须走好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这一条路。

具体怎么走好?

从制造大市基础看," 智改数转 " 是主抓手。无锡拥有工业企业 8 万多家、规上工业企业 7000 多家,只有让无锡工业率先 " 脱胎换数 ",才能使经济加速朝着数字化方向迭代创新。应围绕争创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目标,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构建 " 一业一档一库一池一平台 " 服务体系,每年至少为 3000 家企业提供数字 " 画像 " 服务、推进 1000 家企业智能化改造、创建 1000 家星级上云企业、新增 1000 个智能制造标杆、培育 100 个制造业智能化应用场景,到 2024 年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在此过程中,应针对一些企业不敢转不愿转的 " 成本包袱 "" 提效疑惑 ",鼓励优秀外企民企、大型平台输出 " 智慧脑 ",支持各类制造业企业 " 各取所需 " 地转、" 精准有效 " 地转,形成 " 雁阵效应 "。

就现代产业目标而言," 数字产业 " 是顶梁柱。应大力发展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 3 个数字地标产业,培育壮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与区块链、机器人等 5 个数字新兴产业,提前布局元宇宙、化合物半导体、量子科技等数字未来产业,培育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头部企业,打造 "3+5+X" 数字产业体系,实现到 2024 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 2500 亿元、占 GDP 比重超 14% 的目标。

同时应以数字化赋值、赋能、赋智各行各业,贯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育强数字文创、新零售、在线设计、智慧物流等数字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和智慧田园,为无锡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坚持 " 为人而转 ",

塑造枝叶总关情的数字生活

科技的进步是为人服务,城市的建设应令人幸福。尽管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数字无锡的样貌,但可以确定的是,那个样貌绝非由一堆冰冷的设施设备组成的 " 赛博朋克世界 ",而是一个于便捷中有温度、于细微处见体贴的数字乐园,是一个让人会心一笑、安心乐业的精彩城市。

在国家最新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中,把市民体验指标权重增至单项最高的 40%," 以人为本 "" 数字为民 " 的导向极其鲜明。因此,建设高水平数字无锡,应始终从人的视角、而非部门或技术视角出发,夯实城市数字基座,搭建 " 民有所呼、数有所应 " 的数字化场景,使数字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在 " 保基本 " 场景上,应以市民 " 生老病死 " 全生命周期的生活需求为导向,向健康、教育、居住、交通、社保、就业、养老等重点领域聚焦,从排队长、流程多、选择少、手续繁、停车难、路程堵等烦心事着手,推出先看病后缴费、入学 " 掌上办 " 费用统一缴等场景服务,到 2024 年建成 10 家 " 互联网医院 "、20 家以上数字校园。

在 " 优品质 " 场景上,依托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聚焦商贸、文旅、娱乐、体育、创意等领域,在实体商店推广虚拟导购、AR 互动、无感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应用,在城乡各地加大智能快件箱、智能售货机、早餐自助柜等智能终端布设力度,优化生鲜电商前置仓布局和智能菜场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场馆、智慧景区、智能酒店。

在 " 救急难 " 场景上,精准主动地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匹配救助服务,快捷实时地实现 " 帮扶找人 ",同时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特点,合理配置公共场所智能平台办理与人工引导办理比重,提升各类公共服务 " 数字无障碍 " 水平,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时代 " 掉线 "。

坚持 " 一网而全 ",

实现远近秋毫见的数字治理

" 致广大而尽精微 " 是成事之道,也是治理之道。特别是在人员大流动、城乡大融合的当下,保障无锡这座拥有 850 万实际人口、235 万辆汽车、104 万家市场主体的城市运转有序,既需要通过 " 致广大 " 实现治理的到边到底全覆盖,又需要通过 " 尽精微 " 确保不漏一人、一车、一企,严防 " 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 "、严防 " 细节中的魔鬼 " 损害大局。

实现这一 " 全而细 " 的综合目标,唯有把治理数字化作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发挥数字技术细微感知、瞬时反馈、智能应对的优势,实现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向人机交互转变、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才能让城市治理尽在掌握。

在政务服务上应 " 一网通办 ",以企业群众高效办成 " 一件事 " 为场景引导,进一步推开 " 零差别 " 的综合窗口受理模式和 24 小时 " 不打烊 " 的自助政务服务应用,推动集中高频事项向 " 快办 " 优化、刚需低频事项向 " 好办 " 提升、惠企利民事项向 " 免申即享 " 升级,提供 " 像网购一样方便 " 的办事体验。到 2024 年,力争 " 一件事 " 上线运行超过 50 个、" 秒办秒批 " 事项不少于 100 个、" 免证办 " 事项不少于 200 个、非涉密办事事项 100% 实现网上办理。

在社会管理上应 " 一网统管 ",打造市县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研发上线一批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专项应用模块,把感知网络部署到城市运行的最小空间网格、城市管理的具体业务节点,实现市域治理 " 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纵观全局、一网决策指挥、一网协同共治 "。到 2024 年,建成 35 个标杆性多跨场景的 " 一网统管 " 应用,重点应用场景基层覆盖率达 100%。同时,探索 " 数字孪生 " 应用,构建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体系,实现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的全要素数字化、运行实时可视化、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

还须注意的是,社会治理时刻面临与各种 " 黑天鹅 "" 灰犀牛 " 的较量。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 " 战时 " 背景下,治理对象的 " 分母 " 将指数级暴增,治理手段的 " 分子 " 能否扛得住,不仅看 " 临场指挥 ",更要看 " 平时战备 "。

因此,应给数字治理场景设定实战背景,以 " 战斗力 " 为 " 坐标系 ",壮大 " 数字军团 " 的抗饱和打击能力。尤其面对疫情防控这个眼下最突出的治理难点,应按照 " 快、准、严、稳 " 定位,聚焦 " 人、物、车、场 " 同防,构建市疫情防控运行指挥平台,有机整合、迭代升级 " 门铃码 "" 疫时通 "" 入锡通 "" 运输通 " 等模块化功能,增强指挥、流调、转运、隔离、核测、管控、保供等各环节的精准度、加速度,为常态、应急、紧急等多种防疫机制的高效切换、高速运转提供强大赋能,为跑在奥密克戎等新型变异毒株前面提供精准制导。

坚持 " 相辅而行 ",

营造春江水已暖的数字生态

城市是有机体、生命体,基础设施和法规制度共同构成其 DNA 双螺旋结构。因此,要让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治理健康自在地 " 拔节成长 ",就必须对城市基因进行数字化 " 改造 ",加强数字基建、数字立法等工作,塑造与城市生态相辅而行的数字生态。

数字单元应高速泛在,统筹建好 5G、存算、感知等各类数字设施,铺设数字底座和神经元网络,在市政公用、城建、生态环境、水利等各领域部署物联网终端,加快车联网基础能力市区全域覆盖,赋予城市重要设施用数字 " 说话 "、与人机 " 对话 "、对需求 " 回话 " 的能力。

数字渠道应安全畅通,完善基础数据库,打通各类专题数据库、主体数据库,建设城市大脑网络安全运管中心,确保核心技术、重要产业、关键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头部企业、个人信息等领域安全可控,既联通 " 数据孤岛 ",又防范 " 数字陷阱 "。

数字制度应审慎包容,统筹促发展与强规范,抓紧制定无锡市数字化转型促进条例,构建针对资源管理、数据伦理、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制度体系,做到数字工作推进到哪里数字制度就构建到哪里;同时,以 " 开放包容 " 的态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支持各类主体在理论研究、创新研发、产品研制、场景应用上敢为人先,为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充足的 " 阳光雨露 ",使无锡的 " 数字之花 " 茁壮成长。

"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在千帆竞发、一日万里的信息革命时代,一步迟疑犹豫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忆往昔,无锡的前贤们用不懈奋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1963 年,正值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起步之时,国家四机部无锡 742 厂创立;1983 年,正值个人计算机大规模普及之时,国家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中心落户无锡;2002 年,正值全球数字经济挤去泡沫、重回繁荣之时,《" 数字无锡 " 建设发展规划》在省内率先发布。可以看到,正因无锡在信息革命从肇始到勃发的那几步 " 紧要处 " 都跟住了,才有今天数字无锡的一席之地。

展未来,一幅生产经营 " 网络化 "" 智能化 " 的高质量发展图景、一幅衣食住行 " 掌上办 "" 瞬时办 " 的高品质生活图景、一幅安全环保 " 全时抓 "" 全域抓 " 的高效能治理图景,正渐行渐近、日益清晰。

"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 让我们乘风而起、全速驰骋,搏击数字时代浪潮,探索数字转型新路,推进数字赋能发展,培育壮大数字森林,健全完善数字生态,谱写高水平 " 数字无锡 " 精彩华章,一起奔向 " 强富美高 " 新无锡现代化建设的数字未来!

来源:无锡日报

相关标签

亚马逊 数字经济 数字化转型 江苏 世贸组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