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 陈先生在吗,我是新会公安分局民警,快开门!" 晚上 7 点,陈先生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拍门声。陈先生面对上门的民警表现得一脸懵,我只是在家办理个退订业务,怎么就引来了民警上门?
近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接到高危反诈预警指令:辖区居民陈先生多次接听诈骗电话。接到指令后,新会区反诈中心迅速反应,并指派辖区派出所同步上门劝阻,拦截了一起针对陈先生的冒充电 商客服的诈骗,成功保住了他 28 万积蓄。
事情要从陈先生接的一通自称购物平台客服电话说起。警方介绍," 客服 " 称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误将陈先生的账户升级成代理商账户,急需办理取消,否则每月将扣除 600 元的代理费。陈先生一想,一年下 来要支付 7200 元,陈先生见 " 客服 " 态度非常诚恳,而且准确说出了陈先生在某东商城的注册信息和订单情况,他就卸下了戒心,并向 " 客服 " 申请取消代理协约。
期间," 客服 " 表示由于是工作人员的失误,所以特意向上级申请快速线上办理业务。要求陈先生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资料,同时需要提供提供陈先生本人银行资金的流水记录,证明自己不是商户,否则资金将 会被冻结。(实为诈骗分子糊弄的借口),于是陈先生按照 " 客服 " 提示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随后客服让陈先生打开自己手机银行 APP,点开转账页面,并填写收款人姓名,然后在卡号栏填写客服提供的 " 业务 受理单号 " ( 实际是诈骗分子的银行卡号),然后让陈先生先转账 1 元测试账号。陈先生转账 1 元,然后 1 元当场立即返还。(此举是为了测试违法账号是否能正常使用),随后 " 客服 " 又以其他借口让陈先生通过转账 600 元和 1800 元,当然,这些转账都很快全额退回至陈先生银行的账户(此举是为了加深陈先生的信任,为最后收割陈先生的余额做铺垫)。
" 砰!砰!砰!" 拍门声打断了正准备汇款的陈先生。情急之下,民警一进门就一把夺过陈先生手正在转账的手机。还没等民警和骗子通话,骗子已经挂断电话。民警问陈先生:" 转账了吗?" 陈先生还一脸疑 惑地说:" 我没有转账,我在取消业务。" 随后民警向陈先生说明来意,并向陈先生了解案情,最后通过对陈先生刚才遭遇的骗局层层剖析,陈先生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陈先生想想差点被骗走的 28 万积蓄, 久久缓不过神。
良久,陈先生深呼一口气,用颤抖的双手紧紧握住及时上门劝阻民警的手表示感谢。为避免陈先生再次上当受骗,辖区派出所民警向陈先生普及反诈知识并帮助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 APP。
【新闻延伸】
警惕!这是新型的取消代理商诈骗
第一步:核对信息,取得信任。诈骗分子充分利用手里掌握的网购信息,利用一些专业术语混淆视听,令受害人放下戒心。
第二步:伪造急情,制造恐慌。诈骗分子谎称受害人开通了某某业务,将会产生经济损失,而且会限时取消,令受害人产生焦急情绪,主动要求诈骗分子推进工作。
第三步:冒充官方,花样转账。诈骗分子冒充金融机构、官方机构等要求受害人通过转账页面办理业务。以排队编号,受理编号、验证码信息等模糊转账操作,引导受害人进行转账。
【警方提醒】
1. 不要轻易扫描陌生人发送的二维码访问网站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账号汇款转账,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
2. 自称电商、银行客服主动来电,要求办理 " 退款、理赔 "" 解除协议 " 等手续,务必提高警惕,请通过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核实。
3. 网络认证不会在银行转账页面进行,转账汇款需谨慎。
4. 如遇诈骗,立即打 110 电话报警,及时保存好转账及聊天记录并截图,为警方提供第一手证据资料。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新公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