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落实强省会战略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第 2 号)
2022 年 4 月 13 日,兰州市政府印发了《兰州市落实强省会战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 ( 兰政发〔2022〕12 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 ,《若干措施》是我市落实 " 强省会 " 战略的重要举措。《若干措施》对标国内标杆城市先进水平,推动政务服务再优化,简政放权再深化,精准监管再细化,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指标便利度水平。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创新性、操作性的制度性成果,推动形成 " 兰州经验 ",精准打造营商环境 " 兰州样本 "。《若干措施》共十条具体措施。
1. 全面推行 " 小兰帮办 " 服务。
" 小兰帮办 " 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是实现兰州市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平台通过构建小兰帮您、兰州学习、社工委及区域特色创新等应用模块,围绕为民办好事、为民服务好的理念,将直接面向群众、街道能够承接的服务事项依法下发,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形式,通过 " 群众吹哨、社区报到 "" 基层吹哨、部门报到 " 的方式,推动基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人居环境建设、重点人员关爱服务等工作,形成一体化的联动体系。推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领域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乡镇(街道)、村(社区)办理。实现了政务服务 " 就近办、家门口办 "。同时,提升基层服务水平,通过 " 小兰帮办 " 服务的延伸,全力打造出 " 业务精、政策清、有创新 "" 专业匠心 " 的服务队伍,创建出 " 治顽疾、增便利、有地气 "" 服务贴心 " 的服务方式,构建出 " 塑颜值、育品质、有活力 "" 环境舒心 " 的服务环境,创造出 " 纾堵点、消痛点、有亮点 "" 办事省心 " 的服务机制,开辟出 " 正态度、提速度、有温度 "" 群众暖心 " 的服务渠道,让为民服务落实到基层,让 " 最多跑一次 " 成为群众办事的常态,实现为民服务 " 不来即享、基层可办 "。
2. 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依据 " 四级 46 同(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类型、受理条件、材料要件等 46 个要素)" 的统一事项标准,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认领事项," 颗粒化 " 精细编制办事指南,同步在兰州政务服务网、各级政务大厅、" 甘快办 " 等办理渠道进行更新,实现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区和层级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按照市级统筹、分级负责、动态调整的工作机制,对照国家和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认领政务服务事项,对全市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进行动态管理。编制公布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调整更新行政许可办事指南,做到 " 清单之外无审批,清单之外无要件 "。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情形外,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级政务服务事项要按照 " 应进必进 " 的原则,全部纳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站)集中 " 一站式 " 办理,企业和群众在本级办事 " 只进一扇门 "。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对个人和企业事项科学分类并集成展示。推动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企业群众获得感强的多个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采取 " 成熟一批、公布一批、实施一批 " 的方法,分批次梳理整合企业群众需要办理的 " 一揽子事项 ",形成 " 一件事一次办 " 主题事项清单,通过流程再造、系统整合、数据共享等方式,实现主题事项线上 " 一次登录、一网通办 ",线下 "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办事体验。加快政务网与国家级、省级统建业务办理系统对接,打通不动产登记、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 " 数据壁垒 "。按照数字政府建设部署,兰州政务服务网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站点全部建设完成,全市 75000 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兰州政务服务网展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办事指南和办事入口,实现政务事项 " 一网通办 "。
3. 提升用水便利度。
所有用户及建设单位可以通过 " 兰州城市供水 ( 集团 ) 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查询供水报装要件并下载报装申请表单,可在网上办理供水报装申报、缴费、水费价格及水质信息查询等相关业务。
对一级用户不再收取计量装置费用,由兰州城市供水 ( 集团 ) 有限公司全额出资承担,为用户减轻负担。
在建设单位报装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开展容缺受理和备案制。临时施工用水建设单位提供或由兰州市政务服务局推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可提前同步并联办理相关业务(受理、勘查现场、出接水方案、编制预算、签订供水服务协议书、签订合同,缴费),建设单位以书面形式作出承诺,备案后供水企业可安排施工单位提前进场施工,待《建筑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即可挂表通水。
临时转正式用水建设单位需提供《建筑施工许可证》即可提前同步并联办理相关业务(受理、勘查现场、出接水方案、编制预算、签订供水服务协议书、签订合同,缴费),建设单位以书面形式作出承诺,备案后供水企业可安排施工单位提前进场施工,待《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核发后即可挂表通水。
供水报装环节由 6 个环节压缩至 2 个环节;供水无外线工程由 10 个工作日压缩至 3 个工作日;供水有外线工程由 15 个工作日压缩至 7 个工作日;供水报装要件由 6 件压缩至最多不超过 4 件。供水报装时限中不包含供水方案审批、编制预算、签订供水服务协议书和合同、工程缴费及施工等时限。
4. 提升用电便利度。
所有用户可以通过网上国网 App、" 甘快办 " 办理报装、过户、查询、缴费等业务。
低压居民客户线上受理实行预约办电,预约当天客户经理上门服务并现场收集客户资料,具备装表条件的当天装表接电。不具备装表条件的取消低压供电方案答复环节,现场勘察当天启动相关配套项目建设,竣工当天组织送电。
压减高压供电方案答复时间,对大中型企业客户取消 10(20)千伏供电的非重要客户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环节,合并现场勘察与供电方案答复环节,办电环节压减至 4 个以内(4 个环节分别为业务受理、供电方案答复、竣工检验、装表接电)。
对非永久性用电客户提供设施租赁服务,研究电力设施租赁方案,降低客户整体投资,在安宁开展试点。
5. 提升用气便利度。
所有用户可以通过 " 甘肃中石油昆仑燃气 " 微信公众号、" 甘肃中石油昆仑燃气蓝牙卡充值 " 小程序办理燃气查询、报装、缴费等业务。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精简申报要件,按照 " 减放并转调 " 的原则,对办理用时较长的事项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燃气报装无外线工程由 5 个工作日压缩至 3 个工作日,有外线工程由 10 个工作日压缩至 7 个工作日;燃气接入非居民用户工程由 10 个工作日压缩至 4 个工作日,居民用户工程由 10 个工作日压缩至 7 个工作日。
6. 提升登记财产便利度。
实行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抵押登记 " 合并办理 ",将原本 " 两次申请、两套材料 ",合并为 " 一次一套 ",方便了二手房交易双方和银行间的业务办理,将转移和抵押业务 " 一次一并 " 完成。
打破原来业务办理流程结构设置,将受理、审核环节进行拆分,按照业务类型、审核层级确定作业小组,形成一个业务由一个对应业务小组 " 自上而下、上下贯通 ",从窗口受理 " 直通 " 审核登簿,实现双预告设立登记、商品房转移登记、预告登记转本登记实行 " 受理即登簿 ",提升登记工作效率。
抵押权注销、预告登记注销、地役权注销、居住权的设立、居住权注销、异议登记、注销异议登记 7 项业务实行 " 即来即办、即时办结 "。商品房(经济适用房)转移(1-5 户)、因生效法律文书导致转移、赠与、公证继承、离婚析产、离婚变更、夫妻财产约定、补(换)证业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的变更登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注销登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10 户以内)、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注销登记 13 项业务 50 分钟内办结。
企业登记财产登记(企业对企业之间转移登记)业务办理流程由 " 申请、受理、审核、登簿、发证 "5 个环节压缩至 1 个环节办结,办理时间由 3-5 个工作日压缩至 4 小时。除法规有特殊规定的登记业务外,一般登记、抵押登记等业务由 5 个工作日压缩至 3 个工作日办结。
7. 提升政府采购便利度。
在政府采购项目中实施供应商资格承诺制,供应商只需提供规范格式的资格承诺声明函,即可替代《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资格证明材料,降低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成本。
全面落实面向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算预留政策,各预算单位在编制采购预算时,对适宜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整体项目和分包项目预留采购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2021 年市级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项目金额占总体项目金额的 44.5%,2022 年进一步做实做细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将比例提高到 60%,降低了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门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建立政府采购资金预付款制度,《关于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落实采购人责任若干问题的通知》(兰财采〔2021〕19 号)中规定,采购人应当在政府采购合同中约定预付款的时间和比例,预付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合同金额的 30%。为切实增强中小企业履约能力、降低中小企业履约成本,进一步将中小微企业中标的货物和服务类项目预付款比例由 30% 提高至 50% 以上,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依法公开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实现从采购预算到采购过程及采购结果的全过程信息公开,全面公开采购评审报告、履约验收情况和支付进度,对超过 400 万元和面向社会公众的购买服务项目标前全面公开采购需求,将政府采购活动置于阳光之下,着力打通信息壁垒,方便供应商参与采购活动。
推进信息运用,方便供应商对投标讯息的搜索查询。建立兰州市政府采购标讯服务平台,实现全国政府采购项目标讯一站式搜索,省内标讯定制推送,供应商能够方便快捷、及时完整地获取政府采购活动信息,有效提高市场效率。
8. 拓展企业电子证照应用范围。
根据兰州市市场监管局、兰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兰州市大数据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的通告》精神,按照 " 应上尽上 " 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的情形外,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和运行。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加快政府各级各部门审批结果的电子化进程和归集力度,纳入电子证照库,推进身份证电子证照、电子社保卡、电子营业执照等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中应用,对于已归集的由政府部门核发通过电子证照库能够调取核验的材料,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压减申请材料,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提升办事效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9. 精心指导企业信用修复。
根据《" 信用中国 " 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指南》《兰州市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指南》等文件精神,市场主体在行政处罚信息满足最短公示期后,可向 " 信用中国 "" 信用中国(甘肃兰州)" 提请信用修复。在修复申请提交成功之日起," 信用中国(甘肃兰州)" 网站在 5 个工作日内完成修复," 信用中国 " 网站在 10 个工作日内完成修复(其中,市级在 3 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市信用办通过将行政处罚信息修复在 " 信用中国(甘肃兰州)" 网站由 5 个工作日压缩至 2 个工作日内完成、在 " 信用中国 " 网站由 3 个工作日压缩至 2 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推送至省级复审,大力压缩行政处罚修复时限,压减市场主体失信受限时限,协助市场主体在生产生活、社会管理等活动中更快重塑良好信用,取消其在招投标、金融贷款、其他经营、项目建设等方面限制,帮助企业尽快正常经营,保障失信主体合法权益,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注:按照失信行为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将行政处罚信息划分为: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在信用网站的公示时长为 1 年,最短公示期 3 个月);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在信用网站的公示时长为 3 年,最短公示期 6 个月);涉及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在信用网站永久公示,公示期内不予修复)。〕
10. 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经营。
开办企业流程和时间是指一个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涉及的政府审批和外部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间。2022 年 3 月 14 日,兰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行推出市本级登记企业首套印章刻制 " 零成本 " 试点工作,降低企业开办成本的同时,直接在 " 统一出件 " 窗口一次性领取 " 企业开办大礼包(含营业执照、四枚印章)",将开办企业环节由 " 企业登记(含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首次申领发票、印章刻制 "3 个压缩为 " 企业登记(含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印章刻制)、首次申领发票 "2 个,开办企业时间由 " 企业登记(含社保登记)1 个工作日、首次申领发票 1 个工作日、印章刻制 1 个工作日 " 共计 3 个工作日压缩为 " 企业登记(含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1 个工作日,刻制印章、申领发票 0.5 个工作日 " 共计 1.5 个工作日。
" 双随机、一公开 " 监管,是指行政机关、法定授权组织在市场主体名录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检查对象,在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依照法定职责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抽查检查结果通过公示系统等平台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的监管执法活动。
市场监管系统通过做到统一编制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统一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统一通过甘肃省 " 互联网 + 监管 " 平台开展 " 双随机、一公开 " 抽查工作 " 三个统一 ",实现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建立、名单抽取、检查结果录入、数据存档等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和动态更新,做到全程留痕、责任可溯。
推动 " 双随机、一公开 " 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加大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力度,全面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行差异化监管,减少信用好的市场主体检查频次,信用差的市场主体承担更多监管成本,引导市场主体依法规范经营。
编辑丨安若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来源丨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