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 因续订费用近千万,中科院停用知网 "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随后,多个涉及知网的话题,频上热搜。
4 月 19 日,中国知网发布《说明》。
《说明》称,长期以来,中国知网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文献信息保障服务。
自 1997 年起,知网即开始为中科院所属院所分别提供系列数据库服务。2008 年起,知网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深入合作,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统一集中采购知网期刊、博硕士论文等数据库,服务于中科院所属各院所。知网始终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精诚合作,为中科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服务。
《说明》称,2022 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经过友好协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由各院所选择订购内容,计划在近期完成组团工作、签署协议并启动 2022 年度服务。
《说明》称,2021 年度协议期满后,为满足科研人员和广大师生的文献获取需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知网商定延长订购服务至 3 月 31 日。在 4 月 1 日之后的过渡期间,知网延续了各项服务,未出现服务停止或中断的情况。知网也将继续向中科院所属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直至 2022 年度协议签署并启动服务。
据此前报道,中科院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 20 号开始停用,现在还可以用。因为科学院没有和中国知网达成统一采购的合作。现在是开通了万方和维普,可以用这两个替代一下。"
4 月 14 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官网发布了一则试用开通 2022 年万方数据库的通知,称已开通了万方数据库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权限,即日起至 2022 年 4 月 30 日。
事实上,多所高校对知网服务价格过高及不断涨价问题,提出疑问。
2016 年 1 月,武汉理工大学表示,学校将暂停知网的使用,原因是续订价格太过高昂,且每年报价都在上涨,2010 — 2016 年之间,知网的使用费共上涨高达约 132%,年均涨幅约 19%," 学校已无力承担 "。
因为续订知网的价格大幅上涨," 学校无法就续订价格与知网达成一致 ",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也发布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这一风波还曾波及河北、山东、云南等地多所高校。
据记者了解,这些当事高校不久后便又重新订用了知网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相关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 学生、教师都要用,知网一家独大,我们也是被逼无奈。" 上述一所高校图书馆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与高校的拉锯战中,知网上调价格,高校和师生承担的直接、间接成本越来越高昂。
一位北京高校图书馆原负责人告诉记者," 学校每年给知网大几十万,今年超过了 80 万元,每年都涨,超过承受范围了 "。高校图书馆资源主要分为纸本图书期刊、中文和外文数据库," 购买知网占中文数据库购买经费超过三分之一,只能减少购买其他的一些子库 "。
中国政府采购网上显示,2022 年,上海师范大学以 79.8 万元的价格采购 " 中国知网 " 系列电子资源;北京语言大学以 65.46 万元的价格续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南大学图书馆以 150 万元的价格采购中国知网数据库;武汉理工大学 2022 年采购知网数据库的价格为 127.85 万元。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