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ZAKER 哈尔滨记者 康福柱
春山渐绿,冰河方融。阿城区围绕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在原有成果基础上持续发力。全区 15 个涉农镇(街)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清理,并逐步健全和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持续提升,一幅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金都沃野徐徐展开。
全村老少 " 动 " 起来,村容村貌 " 净 " 起来
这两天,交界街道办事处交界村的张大爷老两口正忙着拾掇房前屋后杂物,"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把环境收拾利索住着也舒心。原来村里道路两侧都是杂草,还有人堆放杂物,得绕着走。现在大伙儿动手,环境大变样!" 老两口对村子的变化看在眼里,喜上眉梢。
阿城区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把农民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期盼作为驱动力,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广大农民参与到家园建设中来,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交界街道办事处重点整治辖区村屯占用道路,房前屋后乱堆放、乱张贴、乱拉线、乱停放、乱搭建 " 五乱 " 现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新利街道办事处以创建 " 十星级文明户 "、" 示范街 "、" 标准屯 " 为抓手,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11 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带动村民出工出力,加入到人居环境大整治中,打造秀美宜居家园同时,让文明意识入脑入心。
舍利街道办事处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过程,6 个行政村全面启动 " 扫地行动,清洁家园 " 活动,村民、志愿者一起捡拾田间地头的白色垃圾、废弃物,清理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杂草垃圾等,在辖区掀起了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攻坚高潮。
青山绿水 " 美 " 起来,旅游资源 " 靓 " 起来
阿城区以 160 公里旅游环线两侧旅游资源丰富的镇(街)为重点,结合村屯特色,优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建设,让游人体验到不仅景区有风景,观景路上也有风景。
旅游名镇金龙山镇重点强化沿线生态景观打造,对旅游沿线公路两侧及沿线过境村屯进行绿化、美化、香化,栽种金叶榆、丁香等绿化树,种植格桑花、金鸡菊、天人菊、黑心菊、太阳花等,以干净优美的环境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美丽环境向 " 美丽生产力 " 转化。
杨树街道办事处开展 " 绿化乡村、植树造林 " 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者们种植了水曲柳、金叶榆球、樟子松等。今年,杨树街道办事处还将打造 11 个人居环境示范屯,使村容村貌从 " 一处美 " 变为 " 一片美 "。
舍利街道办事处将重新修建边沟、栽花、种植绿化树、安装路灯,高标准高起点美化、绿化哈红公路沿线。
党员干部 " 带 " 起来,村屯颜值 " 升 " 起来
阿城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区各镇(街)党员干部发挥 " 领头雁 " 作用,同时,发挥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带动村民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料甸街道办事处全力开启 " 扫街 " 模式,逐路、逐段、逐户整治村容村貌、道路两侧、河流沟渠,着力为整体环境 " 画新妆 "。红星镇制定了以 " 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区域到人、层层落实 " 的工作模式,以包村领导带头,全村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共同发力,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的 " 四定 " 卫生整治责任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让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蜚克图街道办事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党建引领的一块 " 阵地 ",成立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在党员引领带动下,在 " 先锋队 " 检查督促下,各村屯主干道及村道沿线的散落垃圾、居民生活垃圾、沟渠垃圾均实现日产日清。
长治短效 " 连 " 起来,干净日子 " 过 " 起来
阿什河街道办事处位于城乡接合区域,办事处持续开展 " 三清三整三提升 " 行动。清理废弃杂物、村内沟渠、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整治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接乱拉;提升垃圾分类水平、长效管护水平、庭院美化水平。整治后,田间地头焕然一新。
阿城区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注重取得成果的保持与衔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制定实施了《阿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 — 2025 年)》,要求各行业部门、各镇(街)要建管并用,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
阿城区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质量 " 现场考评 ",通过找差距、补不足,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通过督导员暗访、市民村民 " 随手拍 " 等方式,不定期对重点道路和主要点位巡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保障疫情防控消杀和环境整治工作常抓不懈。同时,阿城区坚持开展村民素质提升行动,在普及文明健康理念,加大健康宣传力度,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开展文明评选、文明创建等活动,讲述农民群众身边的事迹,激发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
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环境卫生等移风易俗 " 红黑榜 ",强化村民保持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责任意识,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奖惩机制。探索推广 " 积分制 ",推动建立 " 道德银行 ",提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意识。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