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2-04-22
【影像广州】追梦智慧农业的时代青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温光水环境智能管控、" 机器人 " 自动巡园、机械手采摘蔬果、畜禽孵化智能调控、畜禽健康巡检机器人 …… 这些智慧农业的 " 黑科技 ",正在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首个 " 乡振小院 " ——智慧小院中逐一展示,引发来人阵阵惊叹。

历时近一年打造小院的项目负责人肖德琴教授和她的 95 后团队,却来不及停下欣赏团队 20 多年来的成果,在匆匆补了一觉后,再次投入到智慧农业新的科研攻关中。

图文: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王娟 实习生 姚雨丹 通讯员 陈芃辰

华农 " 智慧农业 " 的万花筒

4 月 19 日上午的落成仪式上,着一身干练黑色西服的肖德琴亲自上阵,为出席活动的嘉宾介绍了小院里 21 个智慧农业设备和相关成果。这些也是她自 1999 年进入华农以来,带领一大批老师学生,在农业信息化和智慧农业领域共同努力的心血结晶。

目前,智慧小院一期建成了智能植物工厂和智能家禽工厂示范园,汇聚了智慧农业感知技术、算法模型、装备及农机与农艺高度融合的精准管控平台,打造华农先进智慧农业重点成果展示、试验及应用推广平台,为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与服务支撑。

肖德琴说,她希望通过智慧小院去解答智慧农业真正的本质,执行或者示范一种理念,去引领良性的以及有序的发展。

落成当天,百感交集的她在朋友圈感谢各方肯定与支持的同时,也感叹着工程的不易,感恩团队的强大。

同样百感交集的,还有亲身经历 " 这一战 " 的 16 位学生,95 后的他们,带着对智慧农业的憧憬,先后投身于这一行业。亲眼见证自己亲手打造的智慧小院里落成的那一瞬,团队小伙伴们在倍感自豪之余也会忍不住感慨 "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背后的努力和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团队成员黄一桂介绍,这次展示,肖教授和团队每个人都力求精益求精。" 肯定要把我们最好的成果,最大程度完美地展示出来。" 为此,团队成员根据各自明确的分工,常常加班加点干到深夜。" 为了让设备发挥稳定,每个滑轨机器人至少都测试了三四十次以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落成仪式上每个设备都基本达到了预期。

这一行 很土很累很诱人

累归累,但这种每次收获带来的成就感,也成了黄一桂和伙伴们愈发热爱这一行业的理由。

黄一桂本硕博都在华农就读,在大四认识肖教授并了解到这一行业的意义和前景后,他便加入了肖教授的团队。黄一桂坦言,刚开始时压力确实很大,因为肖老师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都很高。" 她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早上 6 点又起来工作了。对工作也一丝不苟,我曾经一篇论文,老师改了 40 多个版本。她要求学生得有一定的理想抱负,还有要能吃苦。"

" 我什么都试过。" 黄一桂回忆,他和师兄曾在气温零下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山区忙到晚上 10 点、冒着被雷劈的风险在野外装设备 …… 曾经觉得智慧农业应该比较 " 高大上 " 的他自嘲道:" 这行,其实很土也很累。"

除了能吃苦,团队成员还是接小电线、装滑轨、打电钻的 " 十项全能 " 选手。黄一桂表示," 以前我们经费没有这么多,都是自己干。"

谈及自己所在的团队,他用团结和默契两个词概括。" 不团结很难办成事。比如去野外装滑轨,至少要四五个人协助;抬一个室外气象站的铁杆,也得几个人轮流抬上山顶。"

小心愿汇成大图景

黄一桂的亲友之前都不太了解他的专业," 刚做的时候我跟爸妈讲智慧农业,他们都不理解是什么。跟我本科同学提起,他们也觉得奇怪。" 而现在随着国家大方针的推进,智慧农业和其意义慢慢被更多人所了解。

" 其实我自己的理想没有这么宏大,我只想学有所成,回茂名老家帮助农民把荔枝种得更好并推广出去。" 黄一桂说,茂名荔枝的收成有大小年,而省外的荔枝市场常鱼目混珠且售价昂贵," 我希望更多人吃到更好的荔枝。"

而黄一桂的来自梅州的师弟,则希望有一天能够在柚子的商标上印上自己老家的名字,打响本乡的名气。

肖德琴教授则认为,农业是国家之根本,智慧农业是未来趋势也大有可为,但也面临着成本高、运行难和人才匮乏等问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其应用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这样就能更大范围推广,让我们农村实现真正的美丽、科技和智慧化。"

团队部分成员合影(左到右康俊琪、谭祖杰、孙盛、卞智逸、刘俊彬、刘又夫、黄一桂、曾瑞麟、潘永琪),图片中肖德琴教授团队学生正展示着他们近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整个团队的感受就是只有团结协助才能办好事情,希望可以通过手中一系列装备实现精准农业,从而改变目前农业落后的现状。

肖德琴教授正在向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斌伟、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介绍 " 智慧小院 " 的智能植物工厂。据悉,该智能植物工厂包括大棚主体、栽培设施及各种智能设备系统,可实现作物 " 耕种管收 " 全生命周期环节的 " 温光水土气 " 智能监测及作业指导调控。

黄一桂博士和刘又夫博士正在查看巡检机器人设备运行情况,整个巡检机器人经过多次设计和改进终于可以顺利运行,希望以后可以在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推广,提高养殖效益。

研究生刘俊彬,曾瑞麟对智慧小院中的作物进行抽样调查,检查其长势情况和是否存在病害。技术人员需要时刻深入一线,这样才能更好的将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

黄一桂博士和刘又夫博士与团队其他的研究生讨论高光谱无人机,无人机通过不同的光谱波段获取植物的生长信息,希望在未来可以应用到室外的作物生长监测中。无人机可通过绘制高光谱遥感处方图,为管理者提供及时的农情信息。

研究生成员正在查看种植海绵中蔬菜幼苗的培育情况,利用种植海绵的亲水性,确保幼苗的水肥配比合理,可在智慧小院中茁壮成长。

为水培鱼菜共生智能种植系统。该系统鱼池使用营养丰富的水,通过导管将水、鱼粪等输送至蔬菜根进行不断水体循环,能在没有土壤的情况下种植植物,建立可持续的养殖系统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将水培鱼类养殖与水培法相结合,创建设计良好的水培系统,植物和鱼类都可以在平衡的微观生态系统中共存。

研究生成员孙盛正在测试采摘机器人,采摘机器人在多次调试下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整个工作过程,目前机器人智能识别二维码,希望通过未来算法植入,采摘机器人可以精准识别和定位小院植株进行高效采摘成熟果实。

研究生成员正在查看无土栽培草莓生长状况,检查营养液浓度及温度,并反馈到华南农业大学智慧小院物联网管控平台,希望通过平台调控水肥药和光照的管理,提高草莓的种植产量。

智能料车负责自动喂料,在加入摄像头等设备之后初步具备巡检功能,精准投喂的同时检测鸭子的状态,为工人省心。

鸭子正在智能鸭笼中进食,自动水线、智能料车与智能管控使得他们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也衣食无忧。

研究生成员曾瑞麟正在查看补光灯设备运行情况,补光灯与水肥一体机连接并反馈到华南农业大学智慧小院物联网管控平台,希望通过平台监测与调控,提高小院的种植产量。

黄一桂博士研究生在演示华南农业大学智慧小院物联网管控平台,该平台设计的目标可以直接查看和管理整个智慧小院的设备,如今该目标已经实现,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目标,实际上小院中 24 种设备之间的整合管理是非常困难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研究生成员在华南农业大学智慧小院物联网管控平台上演示,实现控制智慧小院中的巡检机器人移动巡检和信息获取等功能,希望日后只需要人在家里玩玩手机就能实现对整个养殖场的控制。

研究生成员潘永琪正在检查植株茎蔓的长势和病害情况,并反馈到华南农业大学智慧小院物联网管控平台,希望通过平台调控水肥药的管理,提高小院的种植产量。

研究生成员康俊琪正在调试 A 字种植架,通过仿生态系统实时监测 EC 值、CO2 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草莓生长必备环境因素,实现统一精准调控以适合草莓规模化生产。

研究生成员孙盛正在组装植保无人机,希望植保无人机以后可以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充分发挥其作业效率高、省水省药的优势,并进行推广应用。

研究生团队成员谭祖杰在查看作物的补光灯的以及作物的长势情况,希望通过结合植物的长势情况,实现植物的自动补光控制、以及水肥药的控制。

研究生团队成员谭祖杰和卞智逸两人合作在小院外侧查看并记录小气象站的实时气象数据,相信新的小院的落成可以加速研究成果的产出。

在智慧小院经历一天的辛勤劳作后,研究生们讨论着智慧小院的未来的建设计划、畅想智慧农业的美好前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摄录制作:夏世焱

相关标签

机器人 智慧农业 95后 乡村振兴 华南农业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