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严君臣)因为疫情无法团圆,丈夫心生 " 疑心病 ",想偷偷查看老婆的聊天记录。轻信网络弹窗广告,在花费 2400 元后,他才发现自己被骗。4 月 23 日,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南通市反诈中心通过官方微信号 " 南通反诈 ",发布了两起为了 " 调查 " 配偶隐私信息而遭遇诈骗的案例。
家住如皋的 90 后男子小高,是一名卡车司机。最近跑车生意受到疫情影响,他暂时没有了收入,妻子也因为疫情在外地回不来。作为一对异地夫妻,平时难免会发生争吵。
小高摸不清妻子真实想法,整日里烦躁不安,魂不守舍。4 月 14 日,小高在刷手机时,鬼使神差地在搜索栏里搜索 " 监测对方聊天记录 "。跳出的弹窗广告里,留下了商家微信。
△图片来源 南通反诈微信公众号
小高添加后询问可否查已删除的记录,对方满口答应要求。随后,小高先后三次支付 800 元,合计 2400 元。然而小高等来的是对方的保证金、手续费等各种 " 漫天要价 ",这时小高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无独有偶,家住开发区的王女士,最近也是受夫妻情感问题困扰,在网上搜索 " 南通侦探 " 等关键词。她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后,就接到自称 " 专业侦探公司 " 的电话,随后与对方互加了微信。为了取得王女士的信任,对方给王女士发来了所谓的 " 营业执照 ",以及之前一些成功案例的视频、图片。
王女士便先预付了 1100 元保证金,并称查到相关资料后需再付 1100 元。随后,对方也如约发来了 " 网盘的链接 "。王女士还没看到网盘内容,又支付了 1100 元。好不容易网盘链接终于到手,点开链接发现是加密的。对方又称需再付 6600 元,王女士果断支付。
△图片来源 南通反诈微信公众号
然而 8800 元花出去了,对方又称需要三倍的保证金,王女士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警方提醒,其实这些骗子通常会在网页上打小广告,然后通过各种问答板块自问自答作为引流。吸引受害人与他们联系之后,声称他们有专业的工具,只要提供身份证号或者微信号,就能查到一些私密的信息。在受害人下单付款后,对方会发来一些所谓的 " 压缩包 ",以解压需要密码,需要缴纳密码押金、保密押金等多种理由要求多次转账。如果你相信了对方,那你就完全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隐私信息,也属于非法行为。不要尝试此类调查服务,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所说的个人信息调查。一旦遇到此类诈骗,应立即报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