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为 曹玥 曹威 ZAKER 哈尔滨记者 刘菊
4 月 25 日,在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的指导下,心内科电生理团队成功独立完成了一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 ( CCM ) 的植入手术,同时也是全国首台 CRT-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植入后 CCM 植入手术。
62 岁的李先生(化姓)是哈医大二院的老患者,他在二十年前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这么多年里他因心衰反复住院治疗,2018 年李先生因药物治疗效果差,心电图提示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因而在于波教授的指导下李述峰教授为他实施了当时最先进的生理性起搏联合 CRT-D 的技术。术后李先生同步性改善后心功能曾一度好转,但是近两年他的心衰即使在双室达到很好的同步性基础上仍然持续发展,射血分数(EF)仅为 20%(正常 50%-70%)。李先生也曾寻求心脏移植治疗,但是无合适供体,在此过程中即使充分优化药物治疗仍反复发作心衰,因此他再次来到哈医大二院。
于波教授组织李述峰教授、曹威副教授对李先生病情进行充分的评估及术前讨论。李述峰教授介绍,在患者既往已植入 CRT-D 体内再次植入 CCM 在国内尚属首例。患者在 CRT-D 充分工作的条件下心室同步性已经改善,CCM 可以增加患者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因此在于波教授带领下电生理团队制定严密手术方案,专家团队历时 1 个多小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李先生恢复良好。
于波教授表示,在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恶化的最终阶段,心力衰竭(心衰)在成人中的发病率约为 0.9%,心衰患者的 4 年死亡率高达 50%,影响着数百万患者的生活。慢性心力衰竭因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治疗棘手,被喻为 21 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最终的 " 战场 ",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近年来药物治疗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仍有大部分患者的治疗需要无法被药物治疗满足。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这项技术是通过在心脏电活动的绝对不应期发送电刺激,增加钙离子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强心肌收缩力,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无疑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组合方案选择。
李述峰教授指出,相比传统起搏器,CCM 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为目标,不影响心率和心律,而且还可以体外无线充电、使用寿命长,作为伴窄 QRS 波群慢性心衰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填补了当前国内该领域的空白,随着临床应用的进一步推广,将会使更多的心衰患者获益。
据悉,此例病例是黑吉辽地区首台 CCM 植入,同时也是全国首台 CRT-D 植入后 CCM 植入成功病例。此项技术的开展体现了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对心衰危重症患者的高水平救治能力。该手术成功开展,标志着哈医大二院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再上新台阶,在心衰诊疗技术的新突破,也为心衰患者带来 " 心 " 希望。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