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谷伟)员工增持,赚了算自己的,亏了算老板的。随着近期 A 股市场调整,这样的 " 兜底增持 " 再度出现。4 月 27 日晚间," 网红概念股 " 星期六披露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泽民及董事长谢如栋联合倡议全体员工增持公司股票,并承诺为此 " 兜底 ",即凡在 2022 年 4 月 28 日至 5 月 6 日期间净买入星期六股票,且连续持有 12 个月以上并在职的员工,若产生亏损,由张泽民和谢如栋予以全额补偿;若产生收益,则全部归员工个人所有。
实控人与董事长一同出手
星期六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实控人张泽民及董事长谢如栋联合提交的《关于倡议公司全体员工增持公司股票的函》。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前景的信心,并对公司股票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同,为维护市场稳定,增强投资信心,张泽民和谢如栋倡议:在坚持自愿、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及下属控股公司全体员工积极买入公司股票。
公告对兜底增持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解释。净买入的公司股票是指公司员工在增持期间本人全部股票账户累计净增加的星期六股票股数,即 2022 年 5 月 6 日收市后持有的公司股票股数减去 2022 年 4 月 28 日开市前持有的星期六股票股数。
若 2023 年 5 月 5 日收盘价格低于员工仍有效持有的本次增持股票的净买入股票均价,则由张泽民和谢如栋一次性补偿当日收盘价与净买入股票均价的差额产生的价值损失。如公司发生重大事项停牌等事宜导致股票无法交易,则相关日期顺延。
为便于有效地安排补偿事项,增持公司股票的员工应在增持行为发生后至 5 月 13 日 24:00 期间,通过邮件的形式向公司董事会办公室申报买入的股票具体信息,如员工未主动申报登记导致后续遗漏补偿的,将不予以补偿。
张泽民和谢如栋将以现金形式对员工因增持产生的亏损予以全额补偿,二人各自承担一半,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不设最高金额限制,补偿将在 2023 年 5 月 5 日收市后一个月内完成。
2009 年在深市中小板上市的星期六,被称为 A 股 " 女鞋第一股 "。公司由张泽民、梁怀宇夫妇创立,旗下拥有多个品牌。不过,随着公司业绩持续下滑,从 2016 年开始,星期六大举转型,进入互联网营销领域;又以近 18 亿元价格收购杭州遥望网络 89% 股权,进军直播带货业务。
因为沾上网红直播概念,星期六股价从 2019 年 12 月 13 日到 2020 年 1 月 17 日,短短一个月出头大涨逾 4 倍,成为一时妖股。不过,此后其股价又遭遇大幅调整,最新股价较当时高点已跌去近七成。今年以来,星期六股价跌幅就超过 40%。
不久前的 4 月 9 日,星期六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 2021 年净亏损 7.04 亿元,由盈转亏。公司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公司 2021 年加大了对鞋类库存的促销力度,全年计提坏账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约 3.15 亿元;另一方面是因为此前收购的两家时尚媒体业务公司时尚锋迅及北京时欣业绩大幅下滑,公司为此计提商誉减值约 2.07 亿元。
但公司同时公布了一份漂亮的业绩预告,预计 2022 年一季度实现盈利 8000 万元到 1.2 亿元,同比大增 7.53 倍至 11.79 倍。
兜底增持效果存疑
A 股兜底增持最早出现在 2015 年市场大幅调整后,包括暴风集团、腾邦国际、科陆电子、皇氏集团、凯美特气、奋达科技等一大批公司大股东均抛出兜底增持承诺,号召员工买入自家公司股票。此后 2017 年、2018 年都曾出现一波兜底增持浪潮。但随着后续一系列 " 兑现 " 问题出现,这两年市场上兜底增持已较为少见。去年以来,中顺洁柔、宝通科技、国际医学、康泰生物等公司大股东都曾发出兜底增持倡议。
从过往案例来看,大部分兜底增持都出现在市场调整之时,或公司股价大幅调整之后,大股东以此来增强投资者信心。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兜底增持对股价的提振却效果不一。2015 年和 2017 年兜底增持的相关公司,短期确有不少股价受到提振,但长期来看,不少公司股价随后又回落明显。当初发出兜底承诺的大股东们,之后的兑现也大打折扣,有的选择延期,有的甚至不了了之。2017 年,深交所曾专门对兜底增持相关披露作出规范,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披露兜底倡议补偿的具体措施等。
去年 11 月,创业板公司洲明科技曾公布此前实控人兜底增持的结果。2020 年 4 月 30 日到 5 月 15 日期间,共有 208 名员工响应老板号召,增持公司股票,累计增持股票 285.3 万股,增持总金额为 2518.5 万元,增持均价复权后为 8.81 元 / 股。而一年半后兑现承诺时,公司股票均价为 9.35 元 / 股,相较增持均价上涨 6%。增持的员工均处于盈利状态,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洺锋也无需进行补偿,皆大欢喜。
而去年 5 月发布兜底增持公告的 " 纸茅 " 中顺洁柔,股价却在此后近一年内大跌近七成。公司后来并未披露员工增持进展,有多少员工响应老板号召而买入股票不得而知,但如果有,其持有到今年 5 月 30 日的损失,都将由公司实控人邓颖忠兜底。
△ 宝通科技股价走势
无锡上市公司宝通科技实控人包志方去年 7 月发布兜底增持倡议。随后在当年 7 月 28 日至 8 月 3 日期间,共有 33 位员工合计增持 113.77 万股,增持均价为 14.19 元 / 股,总金额 1614.86 万元。从去年 8 月底开始,由于沾上 " 元宇宙 " 概念,宝通科技股价不到三个月内大涨逾 1.5 倍。但此后又大幅调整,坐了一轮 " 过山车 ",最新股价 12.97 元,当初增持的员工已陷入亏损状态。
从星期六来看,发布兜底增持公告后,4 月 28 日其股价大幅高开,早盘一度涨逾 6%,但随后震荡回调,收盘涨幅缩窄至 1.27%。
实际上,对于大股东的兜底增持行为,市场一直颇有争议。一方面,号召员工增持,而非自己出资,似乎显得诚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公司一面祭出兜底增持,但伴随而来的却有股东、高管的减持。去年,中顺洁柔在兜底倡议发出后不久,公司董事、副总裁刘金锋就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 60.12 万股,套现 1646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星期六发出兜底增持公告之前,今年 4 月 19 日,公司去年定增的限售股刚刚解禁。包括中信证券、华夏基金等 7 家机构合计认购 1.66 亿股,当初认购价格为 17.9 元,如今均被套三成以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