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康养水城 2022-04-29
东风吹来满眼春 潮起正是扬帆时——水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

水城区创造性提出建设 " 产业型、工矿型、文旅型、生态型、康养型 " 的 " 五型 " 村居,让乡村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力求打造乡村振兴水城样板,闯出独具水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水城区立足双元铝业 14.5 万吨电解铝资源,按照 "1+3+N" 和 " 三链两集群 " 发展模式,大力实施 " 产业大招商 ",聚集了中下游铝及铝加工企业 33 家,初步实现了产品结构从生产原材料到生产中高端产品的就地转换,基本形成了原料生产到中级产品再到终端产品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这是水城区经济版图崛起重塑和快速扩张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的两个缩影。

翻开水城产业版图,猕猴桃 " 吨产园 "、茶叶 " 万元田 "、刺梨 " 千斤园 "、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区 …… 一股股强劲发展的动力之水在水城大地上源源流淌。

置身水城山水之间,千年北盘江的峡谷风光、悠悠百车河的浪漫时光、秀美野玉海的云海壮观 …… 一幅幅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在水城大地上徐徐铺开。

漫步水城乡镇村落,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教育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 一抹抹鲜明温暖的民生底色在水城大地上缓缓擦亮。

2021 年,水城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了以稳促进、以进固稳目标。全区 2021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45.42 亿元、同比增长 7.7%,其中一产增加值 43.35 亿元、同比增长 8%,二产增加值 192.31 亿元、同比增长 7.1%,三产增加值 109.76 亿元、同比增长 8.6%;500 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2.5%;财政总收入预计达 25.38 亿元,同比增长 13.1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 34881 元和 12411 元,同比增长 8% 和 10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7.04 亿元,同比增长 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6%,工业总产值 395.46 亿元、同比增长 12.4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 69.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1.06 亿元,同比增长 13.4%;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35076 元、12512 元,较上年分别增收 2778 元、1240 元,分别同比增长 8.6%、11%。

质量、速度、结构映射出的既是水城区奋力赶超的自信,更是水城区经济强劲迸发的生机。

近年来,水城区将工作重心从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转到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 " 四新 " 主攻 " 四化 ",将 " 生态水城 " 升级为 " 康养水城 ",擘画了集 " 养业宝地、养生胜地、养民乐地、养才高地、养心净地 " 为一体的 " 中国凉都 · 康养水城 " 美好蓝图,构建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 四梁八柱 "。

围绕 " 四新 " 主攻 " 四化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水城区坚持质量效益优先,把抓项目、抓招商、抓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有力推进 " 四化 " 建设取得新成效。

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大发展,工业总产值预计达 500 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 9%。煤炭产业再创佳绩,煤炭产量再创新高,完成调运量 1640 万吨,产值达 180 亿元。铝及铝精深加工集群加速发展,双元、安润吉等 5 家企业入选 2021 年贵州百强企业,十九度、莹月帆等两家企业被省评为 " 专精特新 " 小巨人企业,铝产业产值预计达 90 亿元以上。建成热轧、冷轧、箔轧等加工生产线,卓阳 10 万 KW 陡箐梅子关光伏项目、日产 4000 吨海螺水泥熟料生产线、隆东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稳步推进,园区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水城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预计达 170 亿元,发耳园区工业总产值预计达 83 亿元。

新型城镇化走出新路子。重点在以朵——高铁东站——仁活洞片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集康养、科普、游乐、商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三改 " 工程有序推进,完成改造棚户区项目 4 个、老旧小区 9 个、背街小巷 10 条。建成 5G 基站 305 个、智慧安防小区 5 个,城区 4 所学校实现集中供暖。获批建设用地 6440 亩,城镇承载能力不断拓展和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48.6%。

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坚决制止耕地 " 非粮化 "、防止 " 非农化 ",加大农业产业管护力度,农业特色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建成高标准农田 4.5 万亩、" 两园一田 " 示范基地 4.6 万亩,粮食产量达 18.31 万吨," 水城春 " 茶入选 2021 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初好公司成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 60%,农业总产值预计达 78 亿元。

旅游产业化实现新跨越。聚焦野玉海、半方塘、百车河等景区资源资产,与上海复星旅文集团等 6 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新增涉旅市场主体 169 家,保护开发 " 水城羊汤锅 "" 水城烙锅 "" 茨冲鸡火锅 "" 水城羊肉粉 " 等水城特色文化饮食,推进水城农民画创业孵化中心等 8 个文旅业态提升项目建设。

紧扣民生福祉,群众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水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关切,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乡村振兴有序推进。严格落实 " 四个不摘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得到大力实施,创新提出乡村振兴 " 五型 " 村居新路径,稳步推进建设省级示范点 1 个、市级示范点 9 个、区级示范点 45 个。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 20.64 万亩,累计发展林下经济 36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63.55%,连续 5 年获全市第一。中心城区和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国控及省控断面全面达标。万全河水污染得到有效整治,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成为生态综合治理的示范样板。建成投运木桥污水处理厂和都格等 9 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创业就业稳中有升。完成城镇新增就业 1.57 万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12 万人,稳定省外务工 10.47 万人、省内务工 20.45 万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1.5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 以内。

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累计完成项目投资 3.25 亿元,新建、续建、改扩建学校 14 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98.6%,本科上线率达 55.05%。累计投入 1.51 亿元,改善 9.52 万名农村学生营养餐,资助 5.49 万名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就读。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医疗水平有效提升。建成水城区人民医院水城经济开发区分院并投入使用,六盘水市中医医院在春节前开诊运营。建立 58.61 万人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 6.53 万人;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

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累计发放各类困难群体保障资金 3.03 亿元、特殊群众保障资金 1600 万元,建成 3 个区域中心敬老院。野玉海、百车河荣获全省健康养老小镇称号。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区。

坚持创新驱动,改革发展迸发生机活力

水城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效益,改革成果亮点纷呈、硕果累累。

先行先试走前沿。推出乡村振兴 " 五型 " 村居示范点创新举措,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肯定。在全国首创 " 电子警察设置后评估机制 ",以更加科学合理、有人情有温度的执法方式,赢得人民认可、群众满意。批准营盘乡和勺米镇开展乡村振兴员和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改革试点。整合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及目标办职能职责成立新的考核督查机构,鼓励公职人员领创办企业或合作社、推动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等一批改革事项有序推进。

营商环境大提升。创新成立区营商环境服务中心,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后续跟踪服务质量。持续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所有事项网上可办,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新增市场主体 4800 余家。围绕 " 四化 " 引进项目 120 个,引进优强企业 41 家、高新技术企业 10 家,其中佛山南海德远的入驻填补了水城区工业出口贸易的空白。

紧盯风险防范,和谐稳定大局态势良好

水城区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区委履职尽责的重大原则,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全面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坚决防范疫情输入," 零确诊 "" 零疑似 "" 零感染 " 的疫情防控战果得到全面巩固。

守住债务风险底线。树牢全区一盘棋思想,统筹盘活全区资源资产,政府债务增量得到扼制、存量有效化解,预计完成 " 投转固 "54 亿元,牢牢守住了债务风险底线,全区没有发生一起债务 " 爆雷 ",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巩固公共安全防线。新建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 4 个,应急救援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建成地灾防治工程 4 个。水城区第六小学被评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全区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实现 " 双降 "。

织密社会治理网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侦破涉恶案件 23 起。全面推进 "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 " 建设,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重拳出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成功核减滞留缅北涉诈高危人员 429 人。建成区综治视频监控平台 1 个、乡级 28 个、村级 140 个,新建 " 雪亮工程 " 视频监控前端 2270 个,新增视频监控探头 2 万个。

扬鞭奋蹄追日月,百舸争流竞潮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水城区委、区政府围绕 "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 要求,综合研判当前经济形势,精心勾画了 " 十四五 " 发展宏伟蓝图,提出了 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 380.8 亿元、增长 9%,力争 9.5%;一产增加值达 49.1 亿元、增长 7.4%,二产增加值达 215.5 亿元、增长 9.1%,三产增加值达 116.2 亿元、增长 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5% 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11% 左右、13% 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1.2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国家调控范围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 左右;完成税收收入 19 亿元、增长 8.94%,力争突破 20 亿元。

2022 年 4 月 25 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书记陈石在接受《贵州日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围绕大会报告强调的‘高质量’和‘闯新路’主题,水城区将做好改革创新、新型工业化和山地特色三篇高质量发展文章,建设宜居宜游的县域经济新高地。围绕改革创新做文章,助推水城高质量闯新路。牢牢把握新国发 2 号文件重大机遇,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动力。积极作为盘活国有资产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成立国有资产和金融服务中心,将 15 家国有企业重组为 8 家实业集团公司。久久为功优化营商环境,成立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吸引更多客商落户水城。围绕新型工业化做文章,助推水城高质量闯新路。以贯彻落实新国发 2 号文件为契机,着力提高政策与项目的关联性、匹配度。在‘立足煤、做强煤’方面,按照‘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要求,投资 4.8 亿元建设水城区老鹰山煤炭储配中心。在‘不唯煤’方面,打造新型铝工业集群、绿色火炉产业集群和 5 万吨电池级硫酸锰重点项目等,让‘三线’老工业基地重焕新机。围绕山地特色做文章,助推水城高质量闯新路。农业现代化方面,挖掘立体气候优势,打造山地现代农业体系,立足原产地、小产区特色,以高端庄园定制农业为目标,推动猕猴桃、刺梨及茶叶融合发展。旅游产业化方面,引入复兴文旅、万达等市场资源,盘活野玉海、百车河等已有资产,打造山地休闲避暑旅游目的地。乡村振兴方面,从 2021 年 5 月起,已梳理提炼小城镇、自然村庄、民族村寨的特色和优势,创造性提出建设‘产业型、工矿型、文旅型、生态型、康养型’的‘五型’村居,并已投入 1.4 亿元推进 29 个示范村居建设,全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奋力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水城贡献。"

审时度势,水城区在理清思路中谋求发展。

强基固本,水城区在夯实基础中创先争优。

关注民生,水城区在社会事业中不甘落后。

激情创业,水城区在经济发展中后来居上。

水城区以发展统一思想,以梦想点燃激情,以实干创造业绩,聚焦经济发展更加强劲、质量效益更加突显、生态环境更加美丽、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党风政风更加清正,紧紧围绕 " 四新 " 主攻 " 四化 "、一门心思抓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 " 中国凉都 · 康养水城 " 新篇章。

水城区融媒体中心 何思鸣

编辑 王欣 / 统筹 李梦秋 / 签发 高松

相关标签

固定资产投资 乡村振兴 元和 电解铝 医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