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晶 ZAKER 哈尔滨记者 张鸣霄 文 / 摄
" 五 · 一 " 是劳动者的节日,在哈一机有一群大工匠劳动模范,他们节日坚守岗位,勇于创造、努力工作,用智慧和勤奋表达对祖国、对兵器的忠诚和热爱。请听他们的节日 " 寄语 " ——
" 龙江技术能手 " 怀向宇是哈一机技能工作室领办人,他擅长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故障诊断 " 稳、准、快 ",参加过所有车型的总装、调试,一次性成功修复进口专用工装电台,节约十几万元生产成本。怀向宇寄语:" 我要身体力行,用劳模精神在共筑‘强军梦’的路上,接续奋斗,创造更多的佳绩!"
申请国防发明专利 8 项、发表论文 6 篇的孙利军,担任 "TRIZ 理论实践培训 " 学习小组组长,带领项目团队在 -28 ℃试验场连续奋战一个星期努力攻关每一个技术难题。孙利军寄语:" 站在新的起点,哈一机科研人在研究创新路上不忘初心、守住孤心、稳住内心,奋进担当,续写新的更大辉煌!"
哈尔滨市 " 创新能手 " 马守岳是哈一机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在某车型大量投产的关键时刻,马守岳带领班组突破生产窄口,还帮助其他班组完成该车型生产任务。投身组合科研车型时,他在工艺不完善的前提下利用一周时间完成转入下道工序,自制数套工装、满足铝合金车体成批套生产和整体一致度的要求,保质保量保进度。马守岳寄语:" 为回报国家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厚爱,不辱使命,全力应战‘十四五’,再立新功!"
针对生产现场技术难点多角度分析解决关键问题 30 余项的史君林,组织开展多个车型辅助材料消耗定额的梳理优化,平均每台车节约 5000 余元。史君林寄语:" 不断创新是新时代工艺员的不懈追求!"
去年完成劳动量 22500 小时、全年加班 1500 多小时的张智强,能加工各种 " 疑难杂症 " 零部件。操作台上经常看到他与老师傅探讨零件加工的身影。某型号设备左支承座加工工序长、占用设备且转运频繁,他专门设计一套夹具改进零件加工工序。张智强寄语:" 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用劳动精神为兵器事业注入正能量。"
" 先进生产(工作)者 "、" 优秀共产党员 " 王震,重视创新加工方法,善于自制刀具解决生产难题,一次改制刀具节约成本 2000 元。他设计闭锁离合器外壳创新测量方法解决了内孔无法测量问题。" 油气悬挂球型蓄压器壳体的制造研究 " 项目和 " 控制液力矩器中盘类薄壁件变形的工艺研究 " 项目评为兵器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一等奖。王震寄语:" 提升专业技能,立足岗位建功。"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寇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